采用C(13)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阐明氯硝柳胺的降解路线和测定终产物CO2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技术,对氯硝柳胺及其降解产物进行定性,确定氯硝柳胺降解产物的组成;建立氯硝柳胺及降解产物的快速、灵敏的分析测定方法,以用于实际研究中样品的测定,了解氯硝柳胺的降解规律及影响因素,及阐明氯硝柳胺的降解过程和转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大规模长期使用氯硝柳胺杀灭钉螺环境的土壤、水体、沉积淤泥等进行氯硝柳胺及其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氯硝柳胺在环境中的积蓄过程和水平,对长期使用氯硝柳胺杀灭钉螺的环境作出安全性评价。故该项目完成对保证我国血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长江流域水、土壤环境及保障人类健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C(13)稳定同位素示综,阐明氯硝柳胺的降解路线和测定终产物CO2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技术,对氯硝柳胺及其产物进行了分析。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氯硝柳胺含量的分析方法,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氯硝柳胺在水体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光照强度照射下,水体体积的增大、药物初始浓度的增加都对氯硝柳胺的降解有抑制作用;而环境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的增大、酸性环境及土壤的存在对其降解都有促进作用。土壤含水量、环境温度的增加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存在都有利于氯硝柳胺的降解,而药物初始浓度增加,降解半衰期则延长。在现场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77d~5.41d,在土壤中药物主要分布在0~5cm深度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2.40d~3.38d,属于易降解类药物。总之,氯硝柳胺在环境中可短期存在,不会长期滞留,对环境较为安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鄱阳湖流域湖滩草地氯硝柳胺灭螺剂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硝胺类炸药可见光诱化降解机理研究
1.1类新药硝克柳胺通过干扰AGE-RAGE信号通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饮用水组合消毒工艺中有机氯胺的生成转化规律与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