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细胞膜内的sortase A酶催化具有sorting信号的表面蛋白连接到细胞壁上。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GbpC不仅是具有sorting信号的表面蛋白,还是粘附毒力因子,它们帮助变形链球菌附着在牙面,形成制龋性菌斑。本研究在提纯了变形链球菌Sortase A酶,并构建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Sortase A酶活力的反应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出在MIC值内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Sortase A酶活性的抑制剂,并通过对抑制剂进行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将其优化。优化后的抑制剂能在不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活性的前提下,通过抑制变形链球菌sortase A酶而减少其表面粘附毒力因子,从而降低细菌致龋性菌斑的形成,预防龋病的发生。长期使用该抑制剂防龋,变形链球菌不会产生耐药性,为龋病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变形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细胞膜内的sortase A酶催化具有sorting信号的表面蛋白连接到细胞壁上。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不仅是具有sorting信号的表面蛋白,还是粘附毒力因子,他们帮助变形链球菌粘附在牙面,形成致龋性菌斑,因此sortase A酶是与变形链球菌致龋性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的毒力因子。本研究提纯了变形链球菌sortase A酶,并构建了荧光光度计检测sortase A酶活力的反应体系,测出姜黄素和桑色素的IC50值分别10.2±0.7和6.7±1.1。.同时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得姜黄素和桑色素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75µM和575µM。筛选出的姜黄素和桑色素是能在MIC值内抑制变形链球菌sortase A酶活性的抑制剂。免疫印迹实验发现15µM姜黄素和30µM桑色素使变形链球菌表面的粘附毒力因子Pac蛋白落入到培养基中,提示姜黄素和桑色素能在不干扰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抑制sortase A酶而使得变形链球菌表面粘附因子蛋白Pac较少。变形链球菌细菌表面的粘附毒力因子Pac减少,从而影响到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能力。在后续的生物膜形成实验中15µM姜黄素和30µM桑色素均能有效减少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为安全有效的防治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变形链球菌遗传工程疫苗防龋的基础研究
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复合防龋DNA疫苗的研究
抗变形链球菌细胞壁抗体被动免疫预防龋病的研究
基于变形链球菌蛋白晶体结构的靶向防龋药物筛选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