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静态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方法能够获取组织内部的弹性信息,对诊断和分析组织的病理改变非常重要,已经在临床上成为人体软组织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然而,目前的方法多采用2D超声探头得到2D弹性图像,存在较多局限性。本项目提出将弹性图从2D扩展到3D,根据3D应变估计提高组织弹性成像的准确性;同时,利用3D弹性容积图像提供的病灶3D方位信息,有效扩展其应用领域。为此我们将深入研究3D应变估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应变估计误差的数学模型,采用3D有限元(FE)仿真方法求解正问题,研究非共面图像间的几何偏移信息对弹性图信噪比的影响,完善应变滤波器理论体系。在工程方法学上,我们提出设计用于3D超声弹性成像的自由臂扫查方案和应变估计快速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3D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在浅表恶性肿瘤诊断、微创手术导航、手术治疗方案制订等方面提供更加关键。
准静态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方法能够获取组织内部的弹性信息,对诊断和分析组织的病理改变非常重要,已经在临床上成为人体软组织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然而,目前的方法多采用2D超声探头得到2D弹性图像,存在较多局限性。本项目提出将弹性图从2D扩展到3D,根据3D应变估计提高组织弹性成像的准确性;同时,利用3D弹性容积图像提供的病灶3D方位信息,有效扩展其应用领域。.为此我们深入研究了3D应变估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应变估计误差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非共面图像间的几何偏移信息对弹性图信噪比的影响。在工程方法学上,我们提出了基于线性滑轨的自由臂扫描方案,基于RF信号的插值算法,成功获得3D超声弹性图像。经实验测试,该系统获得的3D弹性图像能够准确地对超声弹性体模和人体软组织进行成像。目前已经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进行临床测试,预计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组发表了7篇SCI论文(含已接收论文),6篇EI国际会议论文,申请17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培养了10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高级访问学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超声血管超分辨应变与弹性成像理论方法及实验
海洋环境与目标的准静态电磁探测理论与方法
准静态压缩对金属玻璃弹性行为的影响
基于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的生物组织粘弹性测量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