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石笋古环境记录研究中,对古植被古生态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较少,具有明确生物源意义的分子化石(主要是类脂物分子)结合单体C、H同位素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过去植被、生态有较基本的认识。本项目通过对来自末次冰期和全新世石笋的分子化石及其单体碳、氢同位素分析,研究其古植被的指示意义;结合洞穴石笋碳酸盐C、O同位素,在高精度铀系年代学和准确的年层计数格架上,重建长江中游末次冰期以来古气候、古生态;着重探讨长江中游不同气候条件下(如末次冰盛期与全新世大暖期)古植被演变对季风变化的响应特征;洞穴石笋中具有明确生物源意义分子化石的单体碳、氢同位素能提供可靠的古植被、古温度信息,应用于洞穴石笋古环境研究还是首次,开辟了一类新的可靠的环境替代指标,进一步拓展了洞穴石笋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长江中游洞穴石笋的微生物记录及其对季风演化的响应
长江中游洞穴石笋的环境磁学记录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长江中游洞穴石笋记录的世纪尺度古气候古生态演化
洞穴石笋生物标志物重建长江中游MIS11期古温度和古水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