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植被垂直带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响应。重建过去两千年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植被垂直带演替与温度、降水变化定量序列,是深入理解高原气候变化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的新途径。本项目选择青藏高原东部贡嘎山植被垂直带及其高山湖泊沉积开展过去两千年较高分辨率的孢粉、植硅体分析,结合当地现代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研究,建立高原东部垂直带植被组成、带谱结构与植被带迁移定量序列;利用青藏高原现代孢粉-环境参数数据库,量化过去两千年高原东部温度、降水过程,估算植被垂直带变化幅度;对比分析高原东部、中部典型山地过去两千年与中世纪暖期、小冰期等特征时段植被与水、热环境变化的过程、幅度和区域差异,探讨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变化的规律与影响因素,并为辨识过去千年最暖时段、人类活动对近百年来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等提供自然背景和新证据。
山地植被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高山湖泊与泥炭等沉积物孢粉化石组合可以灵敏的记录植被垂直带与过去气候变化的历史。在本项目资助下,我们选择青藏高原东部贡嘎山开展了现代孢粉组合与植被定量关系分析、过去两千年较高分辨率的孢粉化石分析与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的研究。研究完成了项目原计划与预期目标。基于沿贡嘎山东坡海拔1100–4500 m以50 m海拔间距采集的70个表土样的孢粉组合,开展了山地孢粉分布特征与现今植被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垂直植被带典型花粉含量的分布能够较好的指示其来源植被;判别分析显示现代孢粉组合可以较好的指示和区分贡嘎山东坡沿海拔梯度分布的7种主要植被类型,由此建立的孢粉-植被判别函数具有较高的正确率(88.5%),可应用于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古植被变化的定量重建。利用贡嘎山海螺沟东北处高山草甸植被地带的钻孔PG14孔(孔长1.25米,底部年龄为距今1984年)建立了研究区过去约两千年来的孢粉化石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贡嘎山东坡现代孢粉-植被判别函数定量重建的古植被变化显示,距今约2000年以来采样点附近植被稳定为高山草甸植被,区域范围内的山地针叶林逐渐向低海拔的地区迁移,当地气候整体趋向于冷干,中世纪暖期(1000-800 yr BP)气候表现出暖干的特点,小冰期(400-150 yr BP)气候冷湿。这一研究为认识青藏高原东部近两千年来山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水热环境变化的规律与影响因素等提供了新证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最近两个冰期旋回乌拉盖湖区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
贡嘎山冰川退缩区域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碳动态研究
青藏高原过去2千年气候变化和气候模拟研究
中国东部始新世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