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钢液脱铜困难这一课题,结合氯化脱铜这一设想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Fe-Cu-Ca-O-Cl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绘制优势区域图,根据Fe-Cu-Ca-O-Cl体系优势区图分析生成(CuCl)3(g)的热力学条件。计算标准状态和非标准状态的Gibbs自由能。研究反应方程[Cl-]+[Cu+]+ (O2-)+(Ca2+)= (CuCl)(g)+(CaO)(s)的化学平衡常数K。进而研究FeO-CaCl2体系氯化脱铜反应的动力学。研究Cu氯化挥发过程的反应速率,确定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反应温度及气氛组成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CaCl2气泡的半径与CaCl2气泡上浮距离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得到FeO-CaCl2体系氯化脱铜技术的基础理论。该研究从理论研究出发,希望找到能融合现有钢液精炼工艺的脱铜新技术,从而促进钢液脱铜难题的解决。
目前大量使用的合金和复合材料,许多有色金属(如Cu,Zn,Sn等)被复合到铁系材料中,而且由于找不到可行的经济脱除方法,废钢经多次循环利用后,在钢中不断富集,其中铜的富集率最大,且对钢的质量影响也最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废弃金属中的有害元素,已引起各国冶金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利用氯化冶金原理对FeO-Cu2O-CaCl2体系、Fe3O4-Cu2O-CaCl2体系以及Fe2O3-Cu2O-CaCl2体系选择性氯化分离Fe和Cu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FexOy-Cu2O-CaCl2体系选择性氯化分离Fe、Cu进行了热力学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了用CaCl2作氯化剂进行FexOy-Cu2O体系选择性氯化分离Fe、Cu的可能性。.(2)研究了载气流量、反应温度、CaCl2加入量以及SiO2加入量对FexOy-Cu2O-CaCl2体系选择性氯化挥发反应的影响。随着CaCl2加入量的增大与反应温度的升高,FexOy-Cu2O-CaCl2体系中Cu的氯化挥发率增大;酸性氧化物SiO2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大体系中Cu氯化挥发反应速率以及Cu氯化挥发率。相同条件下,Fe3O4-Cu2O-CaCl2体系与Fe2O3-Cu2O-CaCl2体系选择性氯化分离Fe、Cu的效果远远优于FeO-Cu2O-CaCl2体系。即体系氧分压的提高可以增强FexOy-Cu2O-CaCl2体系选择性氯化分离Fe、Cu的效果。.(3)对FexOy-Cu2O-CaCl2体系与FexOy-Cu2O-CaCl2-SiO2体系Cu的选择性氯化挥发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基于表观一级反应推导了氯化挥发反应动力学公式,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体系中Cu氯化挥发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了体系中Cu氯化挥发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可以增加体系中Cu氯化挥发反应的速率常数。FeO-Cu2O-CaCl2、Fe3O4-Cu2O-CaCl2与Fe2O3-Cu2O-CaCl2体系中Cu氯化挥发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17kJ/mol、58.30kJ/mol与104.34kJ/mol。体系中Cu氯化挥发反应的控速环节可能是化学反应控速。.(4)对FeO-Cu2O-CaCl2–SiO2体系脱铜的动力学条件研究。选取了第一部分实验效果较好的成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000℃下焙烧120min后,Cu脱除率在87.88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耗散粒子动力学中固壁模型对纳米颗粒 吸附模拟的影响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五彩湾煤热解的反应分子动力学研究
铜渣氯化-熔融还原法回收铜、铁的应用基础研究
铜渣中铜铁选择性氯化的基础研究及其资源化
电场作用下钢水脱铜的基础研究
复杂铜镍矿物氯化重构与电化学提取集成技术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