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地表过程及其判别指标如何响应环境变化?不同手段使用的代用指标如何反映环境变化幅度?单一手段重建的气候环境变化是否具有区域代表性等科学问题。选择西藏东南部和南部印度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区域具有典型地表过程(冰川过程、湖泊过程、森林生态过程)的然乌湖流域、色季拉山东坡和羊卓雍错流域,进行湖泊水文及其沉积过程、冰川变化过程与冰芯记录、林线生理过程与树轮记录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研究。在现代气候变化背景中,分析湖面波动、冰川变化、林线生理生态等地表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冰芯、湖芯和树轮的代用指标重建过去数百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研究不同水热条件下典型地表过程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响应的过程与方式。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冰雪、湖泊、树木生理等不同地表过程对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的方式与敏感程度,揭示全球变暖及其引起的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对地表过程的影响。
本项目选择西藏东南部—南部受季风影响程度不同的然乌湖流域、色季拉山东坡和羊卓雍错流域,进行湖泊沉积及其水文过程、冰川变化过程与冰芯记录、林线生理过程与树轮记录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研究。分析湖面波动、冰川变化、树木生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湖芯、冰芯和树轮进行过去数百—数千年的气候变化重建;研究不同水热条件下典型地表过程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方式。.研究发现:藏东南地区急尖长苞冷杉的径向生长和垂向生长均受制于气温变化,从机理上解释了该地区树木生长及其主要指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灌木年轮宽度能够敏感地反映限制其生长的不同气象因素变化,为缺少乔木的高海拔地区的高分辨率气候重建提供了新的材料。气候变暖促进了青藏高原地区林线海拔的向上迁移,但不同地区的迁移速率受到种间竞争的极大影响。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量变化对气候变暖具有敏感响应,冰川融水输入对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组成产生影响,湖芯沉积敏感地反映了冰川对流域地表的侵蚀及其进退。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空气与表土花粉在西风或季风主控期具有不同的组合特征,据此建立的花粉判别指标(PDI)分析发现,纳木错地区16.5ka发生西风主控向季风主控的转变。冰碛物的树轮年代和轮宽变化准确地反映了冰川消退时间和气候变化,为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项目完成学术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项目成员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7人次,国际学术会议18人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8人次。项目执行期间,梁尔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7人完成博士论文,3人完成硕士论文。4名已毕业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研究工作和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央广网、中国科学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全新世南极南海典型岛屿对全球变化的生态响应与对比
西藏南部地区地表过程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西藏拉萨地体东南部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
西藏东南部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