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浸采铀过程中胶体的形成机制及对浸铀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54003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0.00
负责人:王清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胡鄂明,胡凯光,李会娟,廖一蒙,杨江柳,张洪灿
关键词:
形成机制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地浸采铀胶体硫酸盐还原菌
结项摘要

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剂的注入、抽出所引起地下含矿含水层的扰动以及溶浸剂与铀矿石的化学反应,均会导致胶体的产生。另外,细菌作用也会导致胶体的生成。针对影响地浸采铀渗透性和浸铀效果的重要因素-胶体,采集地浸采铀矿山代表性砂岩铀矿样,根据矿样矿物学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模拟地浸采铀工艺条件,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胶体的形成机制,对胶体进行表征;通过柱浸模拟动态试验,研究胶体形成对铀的吸附、迁移影响和胶体聚沉对渗透性和浸铀的影响。从铀矿山选育、驯化A.f和SRB,研究其代谢产物对铀的吸附、迁移、矿石渗透性和浸铀的影响。建立地浸采铀过程中物理、化学、微生物等耦合作用下胶体迁移、阻滞模型,弄清地浸采铀工艺过程中胶体的形成机制和胶体的形成对浸铀的影响,为减少胶体产生、改善地浸采铀矿层渗透性和浸铀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措施,对保持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地浸采铀过程中胶体的形成机制及对浸铀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地浸砂岩铀矿石、地浸采铀现场浸出液进行取样、调研和成分分析,针对地浸采铀过程中容易产生胶体的元素铁、铝、硅,开展了铁、铝、硅胶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如pH值、浓度、温度等对胶体形成的影响;对制备的胶体采用半透膜进行纯化,采用高速离心对胶体进行分离,采用激光粒度仪对胶体的粒度进行分析与测定,得到初步结果为:铝、铁胶体主要粒度分布为0.04~1μm,硅胶体粒度分布为0.6~4μm;选择铝胶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确定了制备铝胶体的适宜条件,对其进行了制备、纯化、分离,测定了其粒度分布特征,其粒度分布在0.02~1.2μm,主要集中在0.1~0.7μm;研究了其在不同胶体浓度、铀浓度、pH值等条件下,胶体吸附铀的能力;对铝胶体吸附铀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胶体对铀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5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CO2+O2地浸采铀过程中胶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浸铀的影响

批准号:1167507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清良
学科分类:A3010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地浸采铀新型溶浸剂及浸铀机理研究

批准号:9102601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谭凯旋
学科分类:A2804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原位植菌生物地浸采铀过程中溶质迁移研究

批准号:4180717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秦欢欢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砂岩铀矿地浸采铀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批准号:4087216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孙占学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4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