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野外调查与采用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并应用比较沉积学方法,对闽粤沿海老红砂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研究确证了它不属于海相成因,而是属于晚更新世中晚期末次冰期的海岸古风沙沉积。首次发现同一剖面存在多期老红砂沉积;确定了56-42ka和30-10ka为两个相对较集中的老红砂风沙沉积期。揭示了老红砂的红化机制是由无色石英砂粒表面被粘涂上一层红色粘粒物质(色料)所致,其红色粘粒是由原生风成砂中含铁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等风化生成的赤铁矿,与长石等矿物风化生成的粘土矿物混合而成。研究认为华南沿海干、湿季交替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最有利于红化作用的。海岸沙丘砂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受红化作用染成红色,所需时间不超过10(4)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微咸水灌溉下砂层级配及覆砂厚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融合语义信息的汉老双语句子对其方法
广东沿海“老红砂”的成因、时代及古环境意义
马兰砾石成因年代与环境变化研究
红砂黄酮类代谢途径响应环境胁迫的调控
广东北部晚第四纪红色沙尘的成因、时代与环境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