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物质与植物抗性关系的研究是国际生理生态学的热点科学内容之一。黄酮类物质是植物次生产物中一个明显不同的组群,它们具有大量的生理功能,在植物的抗性生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通过不同程度的干旱、NaCl和UV-B分别处理红砂植株与悬浮细胞,对比研究红砂黄酮类化合物适应不同胁迫的抗氧化保护的生理生化机制、黄酮合成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生理活性变化与转录表达水平的响应、胁迫响应的关键酶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特征与胁迫表达以及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黄酮合成代谢途径的代谢产物在植物细胞水平与植株整体水平上的适应变化特征,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途径对不同环境胁迫的响应机理。旨在阐明黄酮类物质参与荒漠复苏植物红砂抗逆的代谢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外界刺激信号引起的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长叶红砂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与调控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油菜MAP激酶途径响应环境胁迫的调控
荒漠植物红砂光合产物分配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荒漠植物红砂C1亚组MAP激酶RsMPK2响应逆境胁迫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