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人为活动影响,是全国重点的高火险区之一。火疤是森林火灾发生的记载,利用树轮技术探索历史上火灾发生规律及其对植被、环境的影响,为森林管理、森林防火和用火提供可靠的史实依据。我国森林火历史研究多利用档案资料开展,其记录较短,不能准确把握长时间尺度上的火灾规律性;空间上多在单一尺度下进行,掩盖了某些尺度下的火灾特征;火灾的气候驱动机制及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不足。基于上述,本研究利用树轮火疤记录重建大兴安岭北部近300年的森林火灾历史,分析不同尺度下森林火灾时空格局及二者联系,揭示火灾格局的气候因素、全球变化以及其他干扰等驱动机制。本研究在重建高纬度地区长时期网格化火疤年表、火灾时空格局的尺度变异特征及联系等方面具有特色和创新性,为深入理解火灾规律及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从树木年轮分析极端气候下森林衰退的发生历史与恢复力
大兴安岭白桦、山杨响应气候的先锋和伴生功能变化及对森林维系的树木年轮学研究
基于FWI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燃烧效率研究
新疆天山北麓基于树木年轮气候重建的云杉种群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