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含有机氯农药(OCPs)海产品的食用是人体暴露于该类污染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OCPs在海洋生物中的污染水平、迁移转化及环境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长三角毗邻海域的生物调查缺乏就食物链(网)迁移转化及对映体过剩的信息。本项目拟通过对长三角毗邻海域生物体内22种OCPs的调查和手性OCPs对映体过剩的测定,提供具有对映体特征的OCPs污染数据,对该海域生物体OCPs的污染现状进行全面评估。研究进一步通过稳定氮同位素的测定及东海海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判定被捕生物所处的营养关系,研究OCPs在各营养级间的生物浓缩、积累和放大特点,并结合对映体比测定、组分分析及主因子分析等手段,分析污染物随食物链(网)的迁移转化特征并预测污染趋势。将借助半制备手性色谱柱的研制,制备足量纯对映体,并用于手性OCPs污染对海洋生物毒性效应的对映体选择性研究,探索拟研究海域生物体内OCPs的实际生态风险。
本项目的开展有以下几个目的:测定长三角毗邻海域生物体内的OCPs残留和手性OCPs对映体过剩,研究该海域OCPs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研究OCPs随食物链(网)的传递过程;研究OCPs在高等海洋生物体内的组织分配及代谢;④研究手性OCPs的对映体选择性毒性,重估生态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污染水平 研究海域软体动物和鱼体内DDTs、HCHs和氯丹的浓度分别为6.22-398.19 ng/g(所示浓度均为湿重)和1.31-36.70 ng/g,0.66-7.11 ng/g和0.11-4.62 ng/g以及0.14-4.08 ng/g和0.03-1.46 ng/g。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DDTs在鱼类的污染处中低水平,在软体动物中处高水平。HCHs污染在软体动物和鱼类中均处高水平。生态风险 计算所得HCHs,DDTs和氯丹的日摄入量均未为超限值,但该值超过相应致癌基准浓度,表明长期食用可增加沿海居民患癌几率。90.6%的软体动物和37%的鱼类中DDTs残留超过我国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来源分析 组分分析表明研究海域生物体内的HCHs来自于工业HCH和林丹的共同使用,而DDTs已经历长期代谢,但仍有近期diclofos输入。食物链(网)传递 除o,p'-DDE和p,p'-DDD外,其他OCPs均无明显的食物链(网)放大作用,但多种OCPs的生物积累与脂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表明脂含量是该类化合物生物积累的主控因素。组织分配与代谢 OCPs在灰星鲨不同组织的相对分布表明,灰星鲨体内HCHs主要来自于鳃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交换,但鳃中DDTs则由再分配、代谢等造成。地区、物种特异性异构体(或母体、代谢物)组成和生物/环境间的对映体分数比较表明HCHs在研究海域生物体内无明显代谢作用,但对DDTs可能具有代谢作用。对映体选择性毒性及风险再评估o,p'-DDT外消旋体及其对映体对中华颤蚓和贻贝的毒性大小顺利均为(+)-o,p'-DDT > Rac-o,p'-DDT > (–)-o,p'-DDT。o,p'-DDT在研究海域水生生物中具有对映体选择性的降解。如92%的软体动物样品中毒性强的(+)-o,p'-DDT优先降解。因此,在非对映体水平对长三角软体动物(主要是双壳类生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将会高估实际风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长三角毗邻海域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污染趋势及生态风险
茶园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来源及界面迁移研究
白洋淀水-沉积物界面有机氯农药迁移机制
有机氯污染物在长江口底栖食物链迁移机理及生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