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使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防治项目之一,目前已成功用于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防治。由于鉴别技术的困难,有关昆虫病原真菌持续控制效率、生态学效应及环境安全性等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和科学的结论。本项目通过开发白僵菌共显性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借助于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子分析相结合,研究持续控制松褐天牛的释放菌株在林间宿存能力、传播流行途径、对靶标昆虫的寄生率及对当地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和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系统科学地评价人为引种白僵菌后的环境安全性和将松褐天牛持续控制在低虫口的生态学效应和作用机制,也为真菌杀虫剂的登记注册和更合理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资料,有助于将昆虫病原真菌流行病学研究及其持续控制效果的评价提高到新的水平,推动我国昆虫病理学、昆虫真菌学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学科的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的持续控制作用机制研究
松褐天牛辐射不育的分子机理
松褐天牛肠道细菌Pantoea agglomerans MG2在拮抗球孢白僵菌侵染中的作用研究
声波对松褐天牛的生理生化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