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PCBs)作为水体中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其进行有效去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采用单一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很难达到完全去除的效果。本研究基于水环境污染学,化工传质、化学催化、微生物降解及膜渗透萃取理论,在明晰PCBs化学催化脱氯和微生物降解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硅橡胶复合膜对水体中的PCBs进行富集,将化学催化降解与微生物降解相耦合,实现PCBs的分步降解。通过构建化学-生物耦合膜反应器,研究膜富集、化学催化、微生物降解三个过程中的传质规律、PCBs降解及其影响因素,揭示PCBs在化学-生物耦合膜反应器中的去除过程机理,建立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实现水体中PCBs的原位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设计制备了高活性的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用于多氯联苯脱氯。接下来,以选定的微生物降解脱氯终产物联苯,达到污染物的彻底去除。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单一稳定剂生成双金属纳米粒。详细表征证明以优化后的工艺可成功制备出微细的CMC-Ni-Fe纳米颗粒。新生成CMC-Ni-Fe去除3, 3’,4, 4’-四氯联苯(PCB77)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并尝试以PVDF膜进行负载。. 与单一稳定剂相比,复合模板有望更有效的改进双金属纳米粒的效能。大分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于溶液体系中组成“软团簇”。这种“软团簇”可以充当模板物,引导具有优良活性的Ni/Fe纳米颗粒的生成。通过测定电导率可分析出乙醇-水系统中形成软团簇的适宜模板条件。各种针对于M-S-nano Ni/Fe的表征均反映出 M-S复合模板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功能性。M-S-nano Ni/Fe用于PCB77去除所表现出的高去除率 (99.3% in 72h) 和高效率(kobs of 0.0674 h-1)反映了其被进一步研究的潜力。经优化确定制备M-S-nano Ni/Fe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S浓度0.028mol/L,反应时间为30min,Ni的负载量m(Ni)/m(Fe)=5%。所制备的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可作为反应器的填料。反应器设计为循环填充柱式,填料为石英砂和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的混合物,当PCB77溶液自下而上通过填充柱时,浓度逐渐降低。. 联苯的生物降解当然也是污染物完全去除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本研究制得了一种新型释氧材料,并将之与联苯降解菌共包埋。研究其对联苯降解的能力,对联苯的原位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磷脂是一种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它既可以作为微乳液的组成成分,又能够作为功能材料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所形成的微乳液系统可作为模板来制备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表示为lecithin-nano Ni/Fe。当微细Ni/Fe纳米颗粒生成后,磷脂载体可沉积出来,同时实现双金属成分的原位负载。表征显示微细Ni/Fe纳米颗粒可均匀分散并与磷脂载体紧密结合。试验开始阶段PCB77的快速去除显示出复合材料中磷脂和双金属的联合效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生物电化学强化的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物原位去除机理研究
电化学耦合氧化系统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膜生物反应器对典型抗生素的强化去除机制研究
甲烷-膜生物反应器(MBfR) 耦合化学吸收还原烟气中NOx的过程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