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氟与多糖的结合机制及其安全性变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064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8.00
负责人:陈玉琼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倪德江,曹敏惠,秦利鸿,李春雷,朱晓静,艾仄宜,春晓亚,杨龙
关键词:
结合机制茶叶安全性评价多糖
结项摘要

茶树是自然界高度富氟的植物,并主要富集在成熟叶片中,而茶叶氟的富集机理及存在形态尚不明了,极大地影响到对茶叶的安全利用。本课题以新发现的茶叶氟的新形态- - 多糖氟为材料,利用氟化学、糖化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方法研究氟与多糖的结合方式,探究茶汤中氟与多糖的结构形态;并应用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性评价规范,分析多糖氟的安全性变化,一方面有利于探明氟与多糖的结合机理,也为茶树鲜叶体内氟的原位形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为低档茶的降氟和多糖氟的产业化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茶多糖氟是茶叶重要氟形态,采用常规分析法不能完全反映含氟水平,提出了碱溶灰化法分析氟的新方法。茶多糖氟受原料嫩度、品种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料越老,叶和多糖氟含量越多。氟与多糖结合复杂,一部分呈小分子态可以透过1000Da膜;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乌牛早多糖蛋白含氟688mg/kg,糖部分含氟633mg/kg;福云六号多糖蛋白含氟393mg/kg,糖部分含氟477mg/kg;多糖氟与多糖中金属元素密切相关,2个品种茶多糖中Mg和Mn与氟呈高度正相关,Cu呈负相关,Al、Ca和Fe规律不一致。这与前人关于茶叶氟仅与Al相关结论不一致。.茶多糖与氟结合受温度、pH、氟浓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40℃有利于多糖与氟的结合,温度升高,多糖结合氟的能力减弱。多糖结合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配因子RL在0~1,为有利或不可逆吸附。在40、55℃条件下,多糖吸附氟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多糖极易与氟结合达到饱和。pH值对多糖氟的稳定性影响极大,微酸性和微碱性有利于多糖氟的稳定,强酸和强碱易致多糖结构破坏,离解出氟来。.体外模型分析表明,茶多糖氟生物有效性低于茶提取物氟及氟化钠,茶多糖纯度越高,氟的生物利用度越低;添加1-5倍剂量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和茶黄素对多糖氟的生物有效性无显著影响;添加1-2倍茶剂量的茶红素和茶褐素显著降低多糖氟的生物有效性;牛奶可以显著降低多糖氟的生物利用度,添加量为40ml/g即达显著水平。牛奶发挥作用的物质可能与酪蛋白、乳清蛋白及多种活性钙有关。.多糖氟的安全性。多糖氟的半致死剂量雌雄鼠平均在552.7mg/kg,属低毒级别,NaF氟的半致死剂量为117.5mg/kg,属中等毒性,说明多糖氟比氟化钠氟毒性更低。不同纯度多糖氟、茶汤氟、氟化钠在SD大鼠体内24h代谢情况表明,各种形态氟在15min就可达到动物大部分组织,氟化钠组大鼠骨骼氟累积明显;茶汤氟2h出现在骨骼组织中;纯化多糖氟4h在血液和骨骼中显著升高,骨骼中累积最低。说明多糖氟在骨骼中不易积累,对人体毒害较小。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雌鼠较雄鼠对氟更敏感,低剂量多糖氟组各项生化指标偏高,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雄鼠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大鼠摄氟后,低剂量和中剂量多糖氟60%以上通过尿和粪便排出,其他组排氟量在50%左右。氟化钠组大鼠氟斑牙严重,肝肾组织受损最严重。多糖氟组病变更小。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陈玉琼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47069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一种抗氧化活性茶叶多糖的结构与特性

批准号:3097240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倪德江
学科分类:C1611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外源赤霉酸及其降解产物在茶叶中的残留行为与安全性分析

批准号:3167194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红平
学科分类:C20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酶法修饰的茶叶多糖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机制研究

批准号:3100031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余志
学科分类:C16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茶园土壤中铝-氟交互作用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铝氟的影响

批准号:40573052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谢忠雷
学科分类:D031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