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及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等原因,深部真菌感染率急剧增加。目前临床所用的抗深部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等局限,使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感染。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真菌新药对提高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效果, 减缓深部真菌耐药性的出现等具有重要意义。申请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滇产的三种大戟属植物(大果大戟、高山大戟和蒿状大戟)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深部真菌活性,同时研究表明,大戟属植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与其所含的丰富的二萜类化合物密切相关。为了阐明这三种大戟属抗深部真菌的物质基础,本项目以人体最常见的5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为筛选模型进行活性筛选为指导,对这三种大戟属植物中抗深部真菌的二萜类化合物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活性单体化合物,抗深部真菌活性评价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从中发现具有结构新颖、抗深部真菌良好、作用机制独特的二萜类先导化合物,为开发新型高效低毒抗深部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为了阐明滇产的三种大戟属抗深部真菌的物质基础,本项目以人体最常见的5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为筛选模型进行活性筛选为指导,对滇产的大果大戟、高山大戟和蒿状大戟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溶剂浸提,溶剂萃取,常压硅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及重结晶等物理化学方法,从三种植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90个化合物。运用UV, IR, HR-MS和1D-NMR、2D-NMR等波谱学方法,结合理化性质和已知化合物文献数据对照,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鉴定了75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含3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和1个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分离鉴定二萜类化合物37个,包含9个贝壳杉烷型二萜, 7个对映-阿替斯烷二萜,6个松香烷型二萜,5个巴豆烷型二萜,3个巨大戟醇型二萜, 2个续随子烷型二萜, 2个麻风树烷二萜, 1个曼西醇型二萜, 1个海松烷型二萜,1个异海松烷型二萜。采用琼脂稀释法,以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为阳性对照,对分离鉴定的75个化合物进行了抗深部真菌活性评价,结果发现7个二萜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其IC50为8.30-12.80 ug / mL。本研究丰富了大戟属植物化学特别是二萜类的结构类型,明确了抗深部真菌的化合物,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三种枪刀药属植物中新颖二萜结构的发现及其活性研究
四种青藏高原产大戟属植物中新二萜的发现及其抗肿瘤研究
三种杜鹃花属植物中新型二萜类成分的发现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滇产大戟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