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的都江堰灌区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形成机制与生态智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70832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袁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邬东璠,郭璐,郭湧,杨东,陈恺,吴潇,姜梦影,耿安琪
关键词:
形成机制营建模式生态智慧都江堰灌区传统人居环境
结项摘要

The tradition wisdom of human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re-understand and re-interpret these tradition is the key approach to realiz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renaissance 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is project chooses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Regio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plans to use GIS to integrate kinds of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historical space pattern of multi-scale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region highlighting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ace model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n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n maintaining the harmonious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human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drology and flood adaptation,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and social governance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systematically. The project plans to integrate the evidence from the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with history and theory research, use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 to enrich the research outputs of this region, which can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 and also can inspire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tow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技术、新视角、新需求对其进行再认识、再发掘,是在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本课题选择都江堰灌区作为传统人居环境研究的典型地区,拟在GIS平台支持下,整合多种类型历史、地理信息,选择这一地区多尺度典型人居环境对象开展历史空间格局的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的工作,多层次反映这一地区不同尺度人居环境的营建特征与空间模式。进而从自然水文与灾害调适、环境偏好与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维持这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的作用机制与基本规律,多角度深入阐释这一地区的生态智慧。课题拟将GIS平台支持下的空间可视化与分析证据与传统的史论研究方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深化这一典型地区传统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并期待以此借古鉴今,启发当代乡村与小城镇建设。

项目摘要

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技术、新视角、新需求对其进行再认识、再发掘,是在当前城乡建设过程中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本课题选择都江堰灌区作为传统人居环境研究的典型地区,从自然水文与灾害调适、环境偏好与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维持这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的作用机制与基本规律,多角度深入阐释这一地区的生态智慧。研究在资助期间已完成三项代表性成果:(1)针对都江堰灌区古代水系适应性治理模式的研究论文,Regional Polycentric Governance for Resilient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Wisdom from Dujiangyan Irrigation Region,获得2017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由CSSCI期刊《城市规划》刊登的针对古代生态实践智慧当代转化的研究论文《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获得2019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优秀论文专项奖);(3)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从多个层面系统反映古代都江堰灌区人居环境生态实践的专著《生态地区的创造:都江堰灌区的本土人居智慧与当代价值》获得2020年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对成都地区的城镇化布局、生态建设、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成果已经应用于指导都江堰灌区人居环境保护修复和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袁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40117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60146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0123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37407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0116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7408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87609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0800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07408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北地区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适宜性人居环境营建模式研究

批准号:5120841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黄嘉颖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滇南民族传统村寨环境友好伦理观及其营建模式研究

批准号:5146802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杨毅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

批准号:50378038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田银生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云南城镇人居环境传统经验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批准号:59568001
批准年份:1995
负责人:徐思淑
学科分类:E0804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