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应用洛沙坦对Zucker胰岛素抵抗大鼠及Zucker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采用对照增强超声和胰岛素钳夹实验技术的巧妙结合,测定基础状态和胰岛素调节的大鼠骨骼肌微血管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确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骨骼肌组织125I胰岛素和3H-2脱氧葡萄糖的含量,用Western Blot对骨骼肌组织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的IRS-1、AKT/P-AKT、GLUT-4等关键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阐明洛沙坦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基础状态和胰岛素调节的骨骼肌微血管开放、胰岛素跨内皮细胞转运和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改善骨骼肌微血管胰岛素抵抗提供理论依据,为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开辟新的切入点。
微血管开放数量是骨骼肌摄取血液中营养的决定因素,胰岛素跨内皮细胞转运又是决定骨骼肌细胞间隙胰岛素浓度的限速步骤,而胰岛素对血管的调节作用促进本身跨膜转运,因此,提高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即增加骨骼肌微血管开放,是促进胰岛素进入骨骼肌细胞间隙的关键,是发挥胰岛素促肌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前提,也是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首要措施。许多大型临床观察发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时,是否存在胰岛素介导的骨骼肌微血管开放的减少,洛沙坦能否通过增加骨骼肌微循环灌注改善胰岛素调节的骨骼肌胰岛素转运和葡萄糖摄取与利用,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本项目观察胰岛素抵抗时骨骼肌微循环状态,洛沙坦对骨骼肌微循环灌注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洛沙坦对骨骼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的改善,阐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糖代谢改善的作用机理。.本项目用60%高脂饲料喂养(HFD)制作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1)采用对照增强超声(CEU)技术和胰岛素钳夹实验,观察骨骼肌微血管血流灌注状况及胰岛素对微血管开放调节作用;2)125I标记胰岛素15uCi血管注入,观察骨骼肌胰岛素转运,分析其与微血管开放的关系;3)重点分析25mg/kg/天洛沙坦胃内注入2周前后,胰岛素调节的骨骼肌微血管开放、胰岛素转运以及葡萄糖摄取的变化。.研究发现,在骨骼肌微血管血流速度(MFV)不变的前提下,HFD大鼠骨骼肌微血管基础血流体积(MBV)、血流量(MBF)、NO水平与正常大鼠比较无差异,而胰岛素介导的骨骼肌MBV、MBF、NO水平增加作用消失。应用洛沙坦胃内灌注干预2周后, 在胰岛素作用下MBV和MBF比基础水平提高了1.4~1.6倍,NO水平增加了30%。虽然HFD大鼠和HFD+洛沙坦干预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但HFD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摄取量下降了70%,洛沙坦干预后胰岛素的摄取明显回升,但与正常相比仍有差异。HFD大鼠的葡萄糖清除率比正常鼠下降了50%,洛沙坦干预后较HFD大鼠葡萄糖清除率提高了20%。洛沙坦干预还使高脂喂养导致的Akt磷酸化水平下降得到明显改善。该项目得出,洛沙坦促进内皮细胞NO的合成,改善骨骼肌微血管开放,增加微循环有效血流量,改善胰岛素跨膜转运,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活性对骨骼肌微循环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
敲除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AT1a)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影响
非血管紧张素Ⅱ依赖下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血管紧张素II诱导骨骼肌萎缩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