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PAHs)是化石燃料、生物质等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类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大气,PAHs就会在颗粒相和气相之间进行分配,随后通过氧化、光解反应及干湿沉降等方式从大气环境中清除,或者通过大气迁移至其它地方,造成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而迁移距离的远近取决于其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在紫外辐射和光氧化剂可加速气溶胶的老化,及气溶胶有机组成随老化而改变的前提下,气溶胶负载的PAHs光解速率常数也会随颗粒老化程度的加大而增大,进一步降低PAHs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其迁移距离。本研究拟以海峡西岸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为研究区域,通过实测和模拟不同老化阶段颗粒有机组成对PAHs光解的影响,建立颗粒态PAHs的光解动态模型,评估紫外辐射和有机组成协同作用对PAHs迁移能力的影响,增进对有机污染物跨界传输与区域大气污染的认识。
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大气停留时间不仅受光照强度和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还受负载颗粒的化学组成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对环境大气颗粒物中PAHs及衍生产物硝基PAHs进行了分析,其季节变化主要受季风影响,而日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人为活动、大气氧化剂的影响;极性溶剂中PAHs的光解速率增加,主要是极性溶剂可提供更多的质子,并有利于中间产物(PAH自由基阳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稳定,但极性溶剂中加入甲氧酚类光敏剂,却抑制了PAHs的光解(中间产物如反应性氧化剂被水猝灭);特征比值BaA/BaA+Chr和BaP/BaP+BeP对光照老化敏感,可用作颗粒物大气老化的定性指标,而特征比值Flua/Flua+Py和IP/IP+BghiP在重度老化阶段也不敏感,可作为PAHs来源的定性判定。负载颗粒颜色越深,对光的屏蔽越强;颗粒水溶性有机物因颜色较深,对PAHs的光解也具有抑制效应。初步确定500W汞灯照射90 min为轻度老化、照射4 h为中度老化,照射10 h达到重度老化;随老化程度增大,极性有机物的相对比例也增大。为评估天然光敏剂的影响,采用左旋葡聚糖作示踪物,估算得到生物质燃烧对大气PM2.5的贡献为3.8-8.1%,但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平均贡献为达15.2%。PAHs的大气停留时间或光解速率受光照强度(紫外光)、颗粒有机组成(光敏剂及有机物极性)及颗粒含水量等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紫外UV-B辐射增加对外来杂草入侵能力的影响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包裹层对颗粒相PAHs非均相降解的影响。
颗粒物表面组成对城市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的影响机理
地表紫外辐射对臭氧、云、气溶胶的定量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