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高:儿童中孤独症的患病率约为0.6%;治疗难、预后差:孤独症患儿仅有5-17%预后良好,60-70%的患儿不能独立生活。该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病因、病理生理改变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课题拟利用我室建立的家系收集网络和数据库,在前期已收集孤独症样本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其资源库并继续加大样本收集力量;综合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SNP芯片技术、甲基化芯片技术分析大量样本,定位和克隆易感基因,研究DNA甲基化在孤独症发生中的作用,为阐明其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sperm DNA fragmentation
精神分裂症与孤独症的家系收集、易感基因定位与克隆
儿童孤独症易感基因的研究
房颤易感基因HCN2的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
汉族人麻风病易感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