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离子束介导家蚕转基因的物理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097500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4.00
负责人:徐家萍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雪兰,朱保建,王鹏,张军,周武松,尤征英,杨莹
关键词:
转基因低能离子束家蚕物理机制
结项摘要

家蚕个体转基因操作困难、效率低。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已经在植物中得到成功运用,但其转移机理研究显得滞后。本项目利用低能离子束技术结合昆虫PiggyBac转座子系统介导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转移到家蚕卵中,研究低能离子束介导家蚕转基因的基本原理,阐明离子束注入家蚕卵介导外源基因转移途径的物理机制,明确不同离子能量、剂量等参数对家蚕转基因效率的影响,创建低能离子束介导家蚕转基因的高效技术体系。本项目是低能离子束技术首次在家蚕转基因学科领域的应用,其研究结果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家蚕转基因操作困难、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难题,将为低能离子束在动物转基因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建家蚕种质资源和家蚕基因功能的鉴定打下基础。

项目摘要

家蚕个体转基因操作困难、效率低。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已经在植物中得到成功运用,但其转移机理研究显得滞后。本项目利用低能离子束技术结合昆虫PiggyBac 转座子系统介导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 转移到家蚕卵中,确定了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家蚕转基因的合适的能量、剂量范围为:束流600-800µA、能量25keV、剂量800× 2.6 ×1015 ions/cm2;通过PCR法、反向PCR法以及SOUTHORN 法鉴定了目的基因转化个体,检测了建立的转基因体系的转移效率为32%,并且可以稳定遗传,创建了低能离子束介导家蚕转基因的高效技术体系。初步阐明了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移入蚕卵的物理机制:低能离子对蚕卵刻蚀后形成微通道,携带gfp的转座载体是经由离子刻蚀形成的微孔道,在吸胀和离子共同作用下进入蚕卵,这一结论进一步支持了“三因子假说”。研究结果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文章7篇,其中SCI收录4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6名。本项目是低能离子束技术首次在家蚕转基因学科领域的应用,其研究结果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家蚕转基因操作困难、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难题,将为低能离子束在动物转基因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建家蚕种质资源和家蚕基因功能的鉴定打下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4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5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徐家萍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低能离子束诱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037002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王敖全
学科分类:C01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离子束辅助脉冲电泳介导的玉米转基因机制及应用研究

批准号:10075001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程备久
学科分类:A3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低能离子束介导外源总DNA转化小麦的变异机理研究

批准号:1137515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谷运红
学科分类:A3010
资助金额:8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低能离子束介导抗旱基因转化小麦的机理研究及转化系统的建立

批准号:10505018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谷运红
学科分类:A30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