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首次用生物技术研究了著名传统中药大黄,建立了大黄的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和毛状根培养体系。应用毛状根杆菌诱导出生长良好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并测定了毛状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研究了稀土元素La(3+)、Eu(3+)对大黄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Eu(3+)浓度对掌叶大黄根生长无显著影响,而La(3+)浓度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蒽醌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培养基对大黄毛状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类型对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WP培养基中大黄毛状根生物量最高,大黄根中的5种游离蒽醌中以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为主,不同糖作为碳源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建立了生长良好的银杏、桔梗、长春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结肠水通道蛋白的调节效应研究
基于蒽醌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变异的大黄道地性形成机制研究
双重靶向性“蒽醌-多胺”缀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手性羟烷基蒽醌糖苷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