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催化的C=C双键不对称还原是生物还原领域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构建碳手性中心的有效手段。本项目将筛选新型的产烯醇还原酶微生物,催化C=C双键的不对称生物还原;通过考察alpha,beta-不饱和腈类以及alpha,beta-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研究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微生物催化剂在转化含有1-3个前手性中心的底物时的催化性能和底物适应性;探索整细胞催化中醇脱氢酶与烯醇还原酶的共存关系,采用高化学选择性的菌株催化来获得羰基保留的产物,采用高醇脱氢酶活力的菌株来实现羰基和C=C双键的同步还原,构建多手性中心。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将大大拓展烯醇还原酶的用途,丰富C=C双键生物还原的催化剂工具箱,推动其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应用。
本项目筛选到了醇脱氢酶活力低的LKR菌株和醇脱氢酶活力高的HKR菌株,以及一株新型高效产碳碳双键还原酶菌株Achromobacter sp. JA81。针对有机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设计合成不同类型的目标底物,利用JA81开展腈基和羧酸(酯)基取代烯烃的生物还原研究。由于全细胞催化体系非常复杂,因此分别研究了碳碳双键还原酶和羰基还原酶,以期后续可以混合使用实现多手性中心分子构建。经JA81全基因组测序,获得6个推测的OYE(烯烃还原酶)基因,并克隆和异源表达。重点研究了新型酶Acrh-OYE4的酶学性质和催化特性,底物特异性及结构功能关系,同时还研究了JA81中组成型表达的Achr-OYE3,该酶转化(Z)-3-苯基-3-氰基-丙烯酸为(R)-3-苯基-3-氰基-丙酸,转化率和ee值分别为84%和97%。. 羰基还原酶研究方面,系统挖掘了JA81和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 CA49)基因组中的假定短链脱氢酶,构建了一个库容为59个羰基还原酶的重组酶库,以底物4-苯基-3-丁炔-2-酮筛选到活力和选择性高的重组酶,以便后续和高效的碳碳双键还原酶组合使用合成多手性中心分子。这个多样性的酶库,也为其他重要醇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丰富的羰基还原酶资源,拓展和深入了本课题研究;同时,对烯烃还原酶OYE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酶学性能,在蛋白质分子水平寻找到新的研究连接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不对称催化氢化去对称化反应及其在多手性中心和季碳手性中心构建中的应用
不对称催化的C-N形成反应及手性季碳中心构建
新型手性磷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C=N不对称硅氢化还原中的应用
手性Al-Schiff碱催化C=O和C=N双键氢膦酰化反应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