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鉴定及其释放的生态影响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0169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刘曼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贵州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秦华军,龙云川,向准,姚松林
关键词:
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竹织叶野螟生态因子性信息素
结项摘要

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pyralidae in the order Lepidopter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mboo-feeding pests in Southern Asia and China, especially in Guizhou, Sichuan province, and frequently reaches outbreak and causes significant damage to bamboo industry. In this project, by coupled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 gas chromatography (GC) / mass spectrometry (MS) and coupled SPME-GC-chromatography elecroantennograhyic (EA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x pheromone will b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se studies, effects of ec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dult age, host,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on the sex pheromone production will also be further explored. These results produced by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 of the A. coclesalis moth by sex pheromone, add new knowledge of sex pheromone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level aiming at the control of the bamboo pests.

竹织叶野螟 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是竹子上的主要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大面积竹林几近荒芜,数年难以恢复,严重影响竹叶生产。本研究通过固相微萃取法(SPME)、单腺体溶液浸提法、触角电位-气质联用技术(GC-EAD)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开展竹织叶野螟全组分性信息素的化学组成、结构鉴定,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成虫日龄、寄主、温度、光照等生态因子对性信息素释放的干扰机制。研究结果将丰富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化学内容,为利用性信息素进行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竹织叶野螟综合治理水平。

项目摘要

竹织叶野螟是竹子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竹叶生产。本项目是在前期详细了解竹织叶野螟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上,进而研究该虫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相关生物学,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1、竹织叶野螟性行为特点及其动态节律. 求偶和交配行为只发生在暗期,且有一致的动态节律。除1日龄雌蛾不求偶、不交配外,雌蛾求偶、交配率均随日龄的增加和暗期时长的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日龄雌蛾和每个暗期内第7-8小时雌蛾求偶和交配率最高。 .2、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主成分. 雌蛾性信息素主成分为Z11-16:OAc,3日龄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Z11-16:OAc的平均含量为:0.2675±0.0848 ng,不同个体腺体中该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3、性信息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单一成分Z11-16:OAc能引起雄蛾一系列的行为反应并做出预交尾姿势,Z11-16:Ald、E11-16:OAc、E11-16:OH、E11-16:Ald单一组分均不能引起雄蛾任何行为反应,Z11-16:OH虽不能引起雄蛾预交尾行为,却能引起雄蛾兴奋。当Z11-16:OAc:Z11-16:OH=3:1时,剂量为100ug时,雄蛾反应率最高。.Z11-16:OAc和Z11-16:OH组合使用比单独使用Z11-16:OAc具有更好的林间诱蛾效果,推测Z11-16:OH对Z11-16:OAc有增效作用。Z11-16:OAc :Z11-16:OH为7.5mg : 2.5mg时诱蛾数量最高。 .4、性信息素释放的生态影响机制. 性信息素的释放和求偶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和时辰节律,且两者的高峰期基本吻合。1日龄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滴度很低,3日龄最高,而后下降;暗期开始的5h内,性信息素滴度无明显变动,从5h到8h,性信息素滴度陡然增加至最高峰,至暗期9h又迅速下降,暗期结束时已回落到暗期5h的水平,暗期结束后组分滴度几乎降为零;交配状态不影响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释放;21~26℃最有利于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而低温和高温则均不利于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正常产生与释放。. 以上研究结果不仅丰富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内容,同时为利用性信息素进行田间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以及在我国农、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3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4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5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刘曼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野螟性信息素组分鉴定与信号传导

批准号:3127069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温秀军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大陆豆野螟性信息素及其变异与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30971911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王小平
学科分类:C1402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斑野螟亚科三相似属(卷叶野螟属、阔野螟属和切叶野螟属)的分类修订(鳞翅目:草螟科)

批准号:3177250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杜喜翠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团花绢野螟性信息素及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协同作用机制

批准号:3160051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马涛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