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别地壳上地幔精细横波速度结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7405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5.00
负责人:罗银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夏江海,张学强,梅宝,汪利民,黄荣,张伟,魏小坤,罗松,李欣欣
关键词:
横波速度东大别精细背景噪声地壳上地幔
结项摘要

The Qing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is the largest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zone in the world, which was form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Craton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orogenic bel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from ocean-to-continent subduction to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and continental dynamic mechanism of following orogeny and collapse of orogen. Geophysical studies, such as Magnetotelluric (MT) sounding and seismic profiling, have provided some basic evidences for research on the Dabie orogeny and evolution. In orde to further constrain f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bi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structure, new geophysical studies are need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construct fin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structure beneath the east Dabie orogenic belt by applying seismic ambient noise and teleseismic surface wave two-plane wave tomography to a flexible seismic array, which is proposed to be deployed during this project. We will focus our research efforts on crustal high shear wave velocities, low shear wave velocity layer in the middle crust, and crust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will provide geophysical evidences for the orogenic structure of the Dabie belt.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inental dynamic mechanism of orogeny and collapse of orogen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秦岭-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它的研究对了解洋-陆俯冲转化为陆-陆碰撞的过程、后继的造山运动及造山带垮塌的大陆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与大地电磁为主的地球物理调查为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大别地壳上地幔速度分布的精细特征还需要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和制约。本项目基于密集流动台阵观测的数据结合台站测网数据,采用背景噪声面波和地震面波双平面波层析成像技术,构建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上地幔三维精细横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结构,重点研究东大别Moho界面、壳内高速体、中地壳低速层和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分布特征,以期为大别造山带的构造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预期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造山运动及造山带垮塌的大陆动力学机制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秦岭-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它的研究对了解洋-陆俯冲转化为陆-陆碰撞的过程、后继的造山运动及造山带垮塌的大陆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与大地电磁为主的地球物理调查为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大别地壳上地幔速度分布的精细特征还需要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和制约。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密集流动台阵观测的数据结合台站测网数据,采用背景噪声面波和地震面波双平面波层析成像技术,构建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上地幔三维精细横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结构,重点研究东大别Moho界面、壳内高速体、中地壳低速层和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分布特征。.主要进展包括:(1)大别造山带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分区,且与扬子板块与华北克拉通陆-陆碰撞及后续的造山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2)东大别造山带HP/UHP岩体经过超高压变质后,分两期折返到地表,第一期以浮力为主要驱动力,HP/UHP岩体从深达100km的地幔折返到中下地壳,在白垩纪,由于大规模的岩浆作用、构造伸展以及造山带垮塌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HP/UHP岩体从中下地壳进一步折返到地表;(3)小台站距(甚至仅有1个波长距离)时间域互相关函数测量的频散结果与大于3倍台站距的测量结果一致且可靠;(4)利用Radon变换,可以有效压制高模式波的影响,误差控制在2%,这为后续的壳幔结构、地幔各向异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研究过程中,参加了数次国内外与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学术会议,提交会议摘要16篇;发表SCI学术论文8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7
2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2.02.023
发表时间:2022
3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DOI:10.6038/cjg2022p0255
发表时间:2022
4

教学视频播放速度与难易程度对学习的影响研究

教学视频播放速度与难易程度对学习的影响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1
5

动态加载率对巷道内裂纹扩展速度及动态起裂韧度的影响

动态加载率对巷道内裂纹扩展速度及动态起裂韧度的影响

DOI:10.13465/j.cnki.jvs.2019.04.021
发表时间:2019

罗银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57403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0403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405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7402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0192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山西断陷带地壳上地幔精细横波速度结构及径向各向异性研究

批准号:4190405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胥鸿睿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精细结构研究

批准号:4167410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风雪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纵波速度模型约束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反演

批准号:40804017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张智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深入研究

批准号:48970205
批准年份:1989
负责人:刘福田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