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保护地保护自然遗产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改善生态功能,丰富景观多样性,保护与改善水源地,但理论与技术研究尚弱。研究群落恢复和土壤变化的成果较多,但对自然景观恢复作用与机制报道较少,尤欠"地质遗迹、土壤、水文、植物群落"之间的保护恢复协调研究,以及在景观恢复中的作用,这影响保护地管理。石林地区长期的人工干扰导致以自然植被和湿地为中心的退化,出现过石漠化(1800-1930s),但建立公园70多年来,围绕喀斯特溶痕(石林)保护地出现自然恢复群落,部分管理景观开始自然化。本项目研究石林公园的喀斯特溶痕格局、土壤水文结构功能、群落生境空间结构、关键种群恢复更新机制、土壤动物群落演变,探索喀斯特退化地质生态系统的"地质遗迹、土壤、水文、植物群落关键种群"保护恢复协调机制,揭示自然景观恢复机理,对照石林自然景观原貌,筛选促进自然景观恢复的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策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
土壤丛枝真菌在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制
喀斯特环境中土壤退化机理与恢复重建途径研究
退化云冷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恢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