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害虫谷蠹气味信息特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20144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邵小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袁建,汪峰,马宁,刘兵,吴学友,侯晓燕,张明
关键词:
虫情监测粮食害虫模式识别快速检测气味信息
结项摘要

The grai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ubstance of the stability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national security, stored grain pest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world food sector. Environmental hazards and insect resistance problems due to chemical fumiga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recently. Traditional pest detection methods exist, however, costly and inefficient shortcomings to become a major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promotion of IPM. Odor information of the common stored grain pest lesser grain borers ( Rhyzopertha dominica(F.) ) will be study in this project. Odor components and electronic nose response signal to carry out basic research to establish the odor information-based insect monitoring tools. Topics including: study the behavior of lesser grain borers growth law from eggs hatch, larval growth, and junction pupae eclosion to mating the spawning; lesser grain borers growth phase characteriz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r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odor characteristic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ic nose response of the sensor signal. The project aims to reveal the variation of the odor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stored grain pest lesser grain borers growth, reproduct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laid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ests in the grain dur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粮食是稳定民生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储粮害虫防治是世界各国粮食部门的重要任务。因化学熏蒸法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昆虫抗性问题日益突出,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害虫检测方法存在耗人工和低效率的缺点,成为制约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的主要瓶颈。本项目以常见储粮害虫谷蠹的气味信息为研究对象,对谷蠹生长过程中的气味成分和电子鼻响应信号进行基础性研究,以建立基于气味信息的虫情监测手段。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谷蠹虫卵孵化、幼虫生长、结蛹羽化到成虫交配产卵的生长行为规律;谷蠹各生长阶段的特征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范围;谷蠹气味特征化学成分与电子鼻传感器信号的响应关系。本项目旨在揭示典型储粮害虫谷蠹生长、繁殖等活动中产生的气味特征变化规律,为粮食储运过程中早期发现和实时监测虫情方法的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项目摘要

.粮食是稳定民生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储粮害虫防治是世界各国粮食部门的重要任务。因化学熏蒸法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昆虫抗性问题日益突出,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害虫检测方法存在耗人工和低效率的缺点,成为制约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的主要瓶颈。本项目以常见储粮害虫谷蠹的气味信息为研究对象,对谷蠹生长过程中的气味成分和电子鼻响应信号进行基础性研究,以建立基于气味信息的虫情监测手段。虫情的及早发现和实时监测,能为仓库保管工作人员提供预警,提前做出应对措施来减少粮食损失。.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用较高小麦含水量(16%和18%)、较高温度(35℃)和较低温度(18℃)下进行谷蠹培养,有霉菌生长或繁殖非常缓慢,不利于试验进行。谷蠹试验选择在28℃环境温度和14%含水量小麦作为饲料进行。有限的饲料数量和空间限制了谷蠹的生长繁殖,故较大的虫口密度呈现出差别不大,但可初步得出虫口密度和最终繁殖的虫数与增长倍数间的关系。.2..对不同培养阶段谷蠹感染大米的顶空气体不同组成分变化较大,且变化规律比较明显。顶空气体中烃类、酮类和酸酯类成分所占百分比例是不断减少的,醇类、杂环类及其他成分所在百分比例是增加的,醛类成分是先减少后增加。谷蠹活动本身会将淀粉物质蛀食代谢排泄,并分泌信息素;小麦粒由于被谷蠹破坏完整性而加速了质量裂变,由于谷蠹的代谢活动和小麦储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都引起了气体组成的变化。.3..除了储藏时间14天的所有小麦样品的气味电子鼻信号随着储藏时间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能够明显被区分出来。说明被感染的小麦本身会发生质量变化,随储藏时间挥发出不同的组分。对照样品(无谷蠹感染)在第14天时与其他感染密度的样品并无太大差异,28天后差异明显,培养时间越长对照样品与其他感染密度样品气味信息差异越明显。说明被感染小麦的挥发组成不同于未感染小麦,并且感染谷蠹的小麦在谷蠹虫卵生长到成虫(28天)以后被检测出来,而之前的幼虫阶段不能被检测到。不同感染密度的小麦样品在储藏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被区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3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4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邵小龙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储粮钻蛀害虫声信息检测与特征识别研究

批准号:10974130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郭敏
学科分类:A2307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储粮害虫生物信息无损识别原理及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39870467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姚渭
学科分类:C1401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太赫兹频段储粮害虫的特征提取与检测技术研究

批准号:3100084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谭佐军
学科分类:C14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储粮害虫米象磷化氢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30165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胡飞
学科分类:C14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