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为唇型科青兰属1年生草本植物,在历史上是蒙药和维药的主要成份,是极具开发潜力和民族特色的天然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香青兰具有益心护脑、保肝健胃、安神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它所含的挥发油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在西方国家还用作抗老年痴呆症药物。目前香青兰的药源提供大多数是野生的,生药来源的无序与混杂,难以保障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与有效性。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引种野生香青兰、了解香青兰种子生理特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特性,掌握香青兰春化作用规律;比较内蒙古香青兰和新疆香青兰两种生态型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产量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探明播期、施肥与密度对香青兰生长发育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掌握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调控规律,初步提出香青兰优质高效人工栽培技术规程,为香青兰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香青兰是民族特色药蒙药和维药的常用药物,“蒙药植物香青兰野生变家种栽培生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在内蒙古进行香青兰野生变家种栽培研究,保证人工栽培产量与品质的稳定性与可控性。.项目的完成情况:基本完成了预定的3个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2个关键问题。通过本项目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香青兰不仅是种子春化,而且是幼苗春化植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掌握了香青兰野生变家种中,确定香青兰春化作用的最佳时期、适宜温度和持续时间,掌握进行春化处理的准确有效方法,同时研究了香青兰种子萌发特点与耐旱耐盐特性,为人工栽培提供安全可靠的种子;对不同氮素水平和不同播种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香青兰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掌握香青兰不同生育时期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的生长发育规律,明确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等人工栽培调控技术,明确香青兰生长与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人工栽培生理调控机制,保证香青兰生药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初步提出香青兰优质高效规范化种植规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蒙药植物香青兰引种驯化与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2011年获得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登记香青兰品种1个。发表学术论文3篇,指导完成硕士毕业论文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滇南艾的化学成分研究
Ag-In-Zn-S四元半导体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肠道菌群的蒙药香青兰调血脂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蒙药香青兰总黄酮化合物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蒙药野罂粟繁殖特性及其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香青兰总黄酮调控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自噬的心肌保护效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