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微透析技术"的"附子-黄连"药对"寒热并用"配伍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306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宋捷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应华忠,李越兰,洪寅,廖广辉,沈洁,裘洁,陈丽萍
关键词:
基础研究组合微透析附子黄连药对寒热并用配伍机制
结项摘要

"组合微透析技术"是采用微透析技术进行多位点同步取样,并将探针与多维液相色谱仪、多级质谱、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进行在线连接,建立微透析技术与色谱、质谱、核磁共振联用的复合技术,微透析技术与药代动力学、组织药理学、代谢组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中药、药对或复方来源的"吸收组分群"及内源性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这有效实现了活体、在线、药动-药效-药分、多位点代谢的同步结合研究,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相吻合。本项目以此方法为核心,借助寒热药性为代表的"附子-黄连"药对载体,利用符合中医证候的模型及生理大鼠,揭示中药"寒热并用"配伍机制的现代科学本质。该研究可能为"寒热并用"配伍机制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其他配伍方法的研究搭建技术平台,并揭示"附子-黄连"药对"寒热并用"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寒热并用"之法提供实验依据。

项目摘要

项目组按原定计划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基本完成了预期的考核指标。本项目在国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报告或讲座2次。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 次,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其中毕业5人,在培3人),在培博士研究生1人。申请专利1项。.中医临床上有50%以上的处方,寒性热性药物合用。中药“寒热并用”在寒热错杂证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急待揭示。.本课题重要结果和创新点为:(1)采用降低大鼠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结合中医内外致寒病因,再加干酵母致热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建立寒热错杂证候动物模型。该模型属国内首创,已申请专利。(2)发现寒热错杂证候的发生与机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甲状腺轴功能低下,NO水平和信号失调,细胞因子调控变化,生物机能改变有关。首次发现附子黄连药对给药后可使寒热错杂证候模型大鼠SOD、NO、T3、T4、IL-1、TNF-ɑ均向正常组回调。揭示 “寒热并用”作用机制与其能改善上述失调的各项机体功能有关。(3)首次证明附子黄连药对对寒热错杂模型有退热作用,并优于单用黄连或单用附子。尤其附子也有退热作用,揭示寒药或热药在寒热错杂证候上的作用,不同于单纯作用于寒证和热证。(4)代谢组学研究, 寒热错杂证候模型大鼠的代谢产物和正常组大鼠相比被明显分为两类。可证明造模剂诱导模型造模成功。同时寒热错杂证大鼠给药后代谢产物逐渐回调至正常组位置,佐证附子黄连药对具有治疗作用。(5)药代动力学研究,乌头碱进入体内后分布很快,短时间内血药浓度快速下降,然后血药浓度由于多峰现象出现波动,呈现整体缓慢下降趋势,可能为黄连中的组分对乌头类生物碱的吸收产生影响。同时发现小檗碱在寒热错杂证候大鼠体内停留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增加。(6)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转运研究中,临床上配伍运用最多的附子黄连药对1:1用量比,优于1:2:、2:1的用量比。(7)发现《神农本草经》“寒热并用” 配伍原则运用,早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对于“寒热并用”论述的缺如。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4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宋捷民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组合微透析-代谢组学技术的青蒿-鳖甲药对“滋阴透热”作用配伍机制研究

批准号:8117357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袁强
学科分类:H3207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脑微透析-药动学/药效学"的交泰丸"配伍生新"机制研究

批准号:8117356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廖琼峰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代谢组学的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药性变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8180374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文
学科分类:H3207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脑微透析技术的川芎-天麻“升降佐制”药性配伍研究

批准号:8127410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明平
学科分类:H3207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