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域,应用RS和GIS技术手段,基于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之间,以及沙漠化土地与其它景观要素之间的转化情况,对沙漠化逆转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沙漠化逆转的驱动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沙漠化逆转的定量判据指标。将研究区的生态保护政策与社会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应用博弈分析方法,研究生态政策对人类经济活动的驱动效应;结合沙漠化逆转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论,综合分析政策因素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程度和机理。基于政策、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不同情景,引入预景研究方法,应用LEDESS模型,模拟评价盐池县未来10年沙漠化逆转的可能预景,以揭示沙漠化逆转过程的实现条件与基本规律。基于预景研究结果,开展沙漠化逆转的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科学决策研究,有助于丰富沙漠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盐池县及类似地区的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实施3年期间先后对研究区进行了5次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建立了项目研究的数据库和资料库,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本项目的支持和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3篇(尚有部分成果待发表),2名硕士研究生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完成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另有3名在读研究生将继续开展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本项目紧紧围绕研究计划要点顺利开展,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个别研究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一些微调,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域,在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所获得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沙漠化逆转的驱动因素,初步定量评价了沙漠化过程中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F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结合GIS和RS技术开展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理论与方法上具有一定优越性。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研究区现状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61hm2/人。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对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经济效益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95×107元,而且被调查者的平均支付意愿值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性。采用层次分析理论,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草地沙漠化逆转综合效益评价的层次递结模型,应用综合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对自由放牧与完全禁牧情境下草地沙漠化逆转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估算;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禁牧政策下不同放牧程度情景的草地沙漠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禁牧政策下盐池县沙漠化正逆发展的阈值,为禁牧政策的合理实施提供了量化依据。以沙漠化逆转区的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优化模型Bio-economic Model,研究了典型沙漠化逆转区的生态重建调控对策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政策影响下沙漠化逆转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并对禁牧政策影响下的三种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系统评价,同时为本项目的后续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基于EPR 政策的耐用品设计寿命的决策研究 ———从计划报废的视角
沙漠化逆转的脆弱性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典型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支撑区域沙漠化防治政策制定的沙漠化动态模拟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陕北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植物反馈机制及植被演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