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作以聚醚醚酮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对象,分别研究了它们在无润滑旋转滑动摩擦条件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极限工作状态时的摩擦学特性,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表征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磨屑的轮廓。研究表明材料的摩擦失效是多种磨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外加载荷的提高,各种磨损机制的贡献比例不同 ,因而导致材料的磨损率出现突增直至损坏;磨屑具有分形特征,通常低载荷下产生的磨屑轮廓的分形维数较小,分布较窄,高载荷下产生的磨屑的分形维数较大,分面较宽;磨屑分形维数随载荷的变化关系与材料磨损率随载荷的变化关系非常相似,并且通过对磨屑和摩擦表面进行热分析能确定摩擦温度及材料结构变化,据此可以对材料摩擦状况实行原位监测 。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颗粒/基体界面特征诱导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变化的机制研究
碳纤维纸基复合材料湿式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
CNTs-铝基复合材料的无压渗透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
碳纳米材料改性C/C复合材料的界面构筑及摩擦磨损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