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拟从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和新城疫病毒(LaSota弱毒株)中分别扩增出TRAIL和HN基因序列,利用TRAIL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细胞凋亡作用和腺病毒高效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特性,构建共表达上述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后,通过检测重组腺病毒在不同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下在禽白血病(AL)肿瘤动物模型血液中的滴度、不同组织中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活力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评价重组腺病毒对AL肿瘤动物模型的抑瘤效果、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筛选出对动物模型的最佳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阐明重组腺病毒在AL肿瘤动物模型体内的表达规律及杀伤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探讨重组腺病毒对AL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从鸡脾细胞和新城疫病毒LaSota株中分别扩增出TRAIL和HN基因序列,通过定点突变和重叠延伸拼接法实现TRAIL和HN基因以5个柔性氨基酸的linker连接;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克隆到pShuttle-CMV穿梭载体中,经与pAd-Easy骨架载体共转染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构建了包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TRAIL和pAd-TRAIL-linker-HN;转染AD293细胞,包装后获得重组腺病毒;应用RT-PCR对重组腺病毒在AD293细胞中表达情况进行鉴定;通过荧光显微技术和细胞毒试验检测病毒感染AD293细胞后的形态变化;利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并测定其滴度;将获得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禽淋巴白血病DT40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腺病毒的感染性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腺病毒对DT40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TRAIL和TRAIL-linker-HN基因对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扩增出带有5个柔性氨基酸的TRAIL-linker-HN基因序列。.2)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TRAIL、pAd-TRAIL-linker-HN和对照空腺病毒质粒pAd-GFP。.3)包装后的Ad-TRAIL、Ad-TRAIL-linker-HN和Ad-GFP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8×1010 PFU/ml、1.9×1010PFU/ml和1.5×1010PFU。.4)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DT40细胞,TRAIL和TRAIL-linker-HN基因均可抑制DT40细胞的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P<0.01),且TRAIL-linker-HN基因的抑瘤作用(凋亡率为29.52%)显著优于TRAIL基因(凋亡率为4.86%)。.5)双基因治疗组的肿瘤动物模型中肿瘤生长缓慢,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与PBS和Ad GFP组相比,T/C分别为35.3%和27.1%;Ad-TRAIL-linker-HN组肿瘤质量(0.25 g±0.06g)明显小于PBS组(0.90 g±0.33g)和Ad-GFP组(1.1 g±0.35 g),且与PBS和Ad-GFP组相比抑瘤率分别为75.1%和78.7%。.本研究首次出构建融合表达的重组腺病毒,使双基因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靶向肽修饰新型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肿瘤靶向传递与治疗的研究
新型溶癌腺病毒介导TRAIL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
双调蛋白及其受体反义重组腺病毒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新生血管周细胞靶向、长效TRAIL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