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设计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7811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5.00
负责人:郑俊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保国,孙玲,罗君君,廖碧海,马强,章荣军,鲁燕儿,张军,陈强
关键词:
沉降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软土
结项摘要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法是采用由水平向的加筋材料和竖向的桩体两部分形成的人工地基的软基处理新方法。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法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在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能量方法研究路堤填土中的三维土拱效应和筋材的张力膜效应;建立采用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法的路堤的全断面模型,考虑路堤侧向滑移的影响,推导路堤填土荷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筋材的拉力沿其轴线分布的计算式以及桩体的轴力和弯矩的计算式。推导出考虑软土固结影响的土拱效率和桩体效率以及桩体中性点的计算式,提出路堤下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工后沉降预测模型。通过改变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的各项物理及力学参数,研究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和变形特性,优化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设计理论,为我国相应规范的编制提供依据。本项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可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摘要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法是采用由水平向加筋材料和竖向桩体两部分形成的人工地基的软基处理新方法,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项目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大挠度薄板理论分析筋材的挠曲变形,并考虑格栅下部桩间土的支撑作用,推导出了一系列求解不同工况下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考虑路堤侧向滑移和软土固结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离散元方法, 建立刚性桩加固软土地基的颗粒流试验模型和不同界面的加筋土拉拔试验模型,对填土中荷载传递机理及格栅与填土界面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试验,探讨了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和工作性状,开发了桩承式加筋路堤挂网技术;对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基桩承载力进行了可靠度分析。本项目研究成果对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交通荷载下考虑路面-路基-地基相互作用的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变形特性研究

批准号:5177822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马缤辉
学科分类:E080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多元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分析及设计理论研究

批准号:50478090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郑俊杰
学科分类:E080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岸边软土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及按沉降差控制智能优化设计方法

批准号:5127818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陈昌富
学科分类:E080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批准号:5130820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马缤辉
学科分类:E08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