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研究过分强调了温度在决定树线位置及其分布中的作用,而相对忽略了其它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实际上,树线树木生长和树线动态是各种外部因子和内部生态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温度和生长季长度外,降雪量、积雪分布、土壤水分有效性和冬季生理性干旱对幼嫩组织的损伤等对树线动态的影响均非常重要。本项目将在树线环境因子、生理生态特征参数实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iome-BGC的MT-CLIM模块在DEM模型中反演山地气候,以Biome-BGC模型为框架,将积雪分布、冬季生理性干旱的伤害、土壤水分有效性等特殊因子有机地耦合到模型中,建立能反映树线交错带碳循环和水分循环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并通过尺度转换扩展为景观尺度过程模型,模拟树线碳平衡及其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确定树线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树线动态和空间格局。本项目对揭示树线碳平衡的生理生态机制和预测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西南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相关生化特征研究
长白山岳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分布格局, 构建过程和生态功能
长白山苔原带小叶章扩张的生物与非生物机制研究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代表性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