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龙斑岩铜矿蚀变带的多光谱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220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姚佛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建民,代晶晶,耿新霞
关键词:
矿集区遥感蚀变分带
结项摘要

近矿围岩蚀变可以作为一种找矿标志,蚀变分带是研究斑岩铜矿的一个重要找矿参数,可以利用遥感对蚀变分带进行研究。项目选择包含典型斑岩铜矿的西藏多龙矿集区为研究区,在矿区蚀变岩石光谱测量基础上,结合国外标准矿物热红外光谱,首先分析元素成分对光谱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见光-短波红外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异常提取模型,利用可见光-短波红外遥感和热红外遥感对蚀变矿物或岩石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提取提取结果,建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遥感模型,并对矿区外围进行靶区优选。项目创新之处在于在分析元素对光谱吸收特征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种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或岩石进行分析,达到去除或抑制岩石等的背景噪声的影响,减弱干扰信息,加强并抽取与矿有关的蚀变异常信息,优化微弱找矿信息的提取。利用遥感研究蚀变分带使遥感找矿信息在矿产资源勘查应用中有了"分工"和针对性。

项目摘要

斑岩铜矿是全球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其铜资源量占全球50%以上,而且斑岩铜矿具有非常好的蚀变分带性,利用遥感研究其蚀变分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本项目通过对多龙斑岩铜矿矿集区详细地表300米间距采样的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和对8个钻孔150米间距岩心光谱测试分析,建立斑岩铜矿的水平蚀变分带模型和垂直蚀变分带模型。根据模型和光谱测试结果,分别对各分带蚀变矿物及其组合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ASTER多光谱遥感提取了多龙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的信息,建立了利用ASTER提取斑岩铜矿蚀变分带信息的技术方法体系,并根据蚀变分带的信息建立的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的遥感蚀变分带模型。根据模型,斑岩铜矿床蚀变分带的蚀变矿物从内到外为高温矿物到低温矿物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的特征。提取的蚀变分带具有很好的蚀变性,和实地地质填图蚀变分带性相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2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OI:10.3901/jme.2020.24.219
发表时间:2020
3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0
4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900
发表时间:2018
5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DOI:10.6046/gtzyyg.2020.01.32
发表时间:2020

姚佛军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藏典型斑岩型铜矿床遥感蚀变信息重现性机理研究

批准号:4120223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廷斌
学科分类:D0213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山地高原斑岩型铜矿矿化蚀变分带遥感弱异常光谱响应及增强提取研究

批准号:4146201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赵志芳
学科分类:D0213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床铜同位素研究

批准号:4104002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李振清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4

西藏班公湖带拿顿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与多龙富金斑岩铜矿之间的成因联系

批准号:4090202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李金祥
学科分类:D020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