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的易感性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导致的基因功能变化参与了RA的发病。在RA病程中,TNFα对RA病程中炎症反应的起始和维持起着首要作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靶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是TNFα通路的重要调控分子,在TNFα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TNFα发挥炎症介质作用,很可能是与RA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近年来,TRA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RA的相关性在不同遗传背景人群中的研究难以得到一致结果,仍然存在争议,而TRAF1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功能变化在RA发病中的作用也还不清楚。为了更清楚地揭示TRAF1基因SNP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基因功能变化,本研究将采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研究汉族人群中TRAF1基因SNP与RA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在RA发病中的功能,特别是其对TNFα相关通路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早期诊断标志物,且无根治性治疗方法。因此,探讨RA发病机制、研究RA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提高RA诊疗水平的关键。本课题研究主要专注于TRAF1基因SNP位点与RA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与白种人在TRAF1基因RA易感SNP位点上的差异,并分析了相关SNP与我国人群RA临床特点的关系。同时,本课题发现收TRAF家族调控的TNFSF15也是RA易感基因,并证明了其编码产物TL1A及其受体DcR3在RA患者体内异常高表达,并与RA特异性自身抗体显著相关,可能促进了RA的自身体液免疫反应,有成为RA新型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本课题证明了新型去乙酰酶抑制剂(HDACi)NK-HDAC-1对RA疾病模型的治疗有效性,并利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对早期RA的生物标记物进行了筛选研究,证明了TSP-1与FCN-2与RA炎症活动的相关性。同时,在本课题支持的研究中,我们还首次鉴定并报道了RA患者体内表达IL-17的Th17-like Treg的存在、表型、分化和功能特点,为深入揭示RA免疫调节的异常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本课题已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并有两篇SCI论文已经修回,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PADI4、PTPN22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
p38MAPK信号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TNF-α拮抗剂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HLA-DM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TLR2、TLR4信号途径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