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居群的分子鉴定及种质资源评价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560615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5.00
负责人:杨志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安曈昕,张雪梅,梁文娟
关键词:
品质变异果实表型分子鉴定草果生态地理因子
结项摘要

The stable and reliab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the basic safeguard for safe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is also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dustry. The quality formation of plan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rinsic genetic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variation in it needs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only by which the dominant factor can be figured out from the complex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al quality can be found. This project aim to study the geograph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amomun tsao-ko famous-region quality on the basic of field survy and previous research, using HPLC, molecular marker, shape comparison,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soil analysis and other analysis methods. Furthermore,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ical or gengraphical factors and quality variation.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amomun tsao-ko medicine quality formation will be wished to find throuth these studies above, which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momun tsao-ko famous-region medicinal identification,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medicinal GAP production.

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可靠是中医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保障,也是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植物类中药材的品质形成是内在遗传背景与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变异规律的研究需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方可解析出复杂影响因素中的主导因子,进而探讨出道地药材优良品质形成的机制。本项目拟在野外调查和一定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HPLC测定、分子标记、性状比较、生态调查与土壤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草果道地药材品质的地理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生态地理因子与品质变异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这些研究,揭示影响草果药材品质形成的主导因子,为草果道地药材的鉴定、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和保护及药材栽培的GAP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草果为姜科豆蔻属香料及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区。云南省是草果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红河、文山、怒江、保山和普洱等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本项目从考察收集草果种质资源及生态适宜性评价;草果不同地理种源间的亲缘关系研究;草果居群果实表型研究;草果地理种源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草果挥发油含量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揭示草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生态适应性、品质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云南省草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文山、红河、怒江、保山、普洱和德宏等州市的14个市县,种植总面积达179.71万亩;大多数生长在海拔714~2023m的旱冬瓜树和核桃树等阔叶林下;雪灾会造成草果产量大幅度减产;在部分海拔1200米以下种植的草果,只是旺长植株,而不开花结实。以生态适宜性气候因素划分出三种不同气侯区域的县和乡镇,研究结果对草果种植生产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2.利用SSR和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对草果地理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成功优化了SSR-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7对扩增结果好的引物,得出:云南黄花草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平均偏高,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而非居群间;根据基因型,黄花草果和白花草果被明显地划分成2类,遗传距离很远;而黄花草果大致被分为4个类群;ITS、matK、psbA-trnH及ycf1序列均能将草果与其他同属植物进行准确区分。. 3.比较草果的果实表型得出:棱线数目、每果实种子数和果实纵径是最具有变异性的特征,这三个特征可以被从相对应地区的基因库中选择以进行培植。研究结果帮助解释了草果总体结构和这四种果实类型特征之间的差异。. 4.研究草果地理种源的化学指纹图谱得出:草果茎、叶和果实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其化学组分和海拔有一定的关联,应针对草果茎、叶和果实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合理利用。. 5.草果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与其环境中海拔、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生态因子关系密切,生产中应选择草果生长的最佳生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3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4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杨志清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滇重楼的分子鉴定及种质资源评价

批准号:3126007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涛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铁皮石斛居群的遗传结构及道地性种质的分子标记

批准号:3037014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丁小余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冬瓜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与综合评价

批准号:3137035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新娟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白皮松种质资源鉴定和保存评价

批准号:3137066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斌
学科分类:C1610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