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分证在温热病发展转变和调控中居关键位置。当前对热结肠道型气分证研究虽有一定研究,但难以阐释肠道黏膜免疫机能在热结肠道型气分证中的作用,更难以揭示中药调控机制。本项目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大鼠热结肠道型气分证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扫描电镜和ELISA法对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等组织黏膜上皮形态、CD4+/CD8+细胞比例,双向调节性细胞因子IL-2、IFN-gamma、IL-4、IL-5、IL-10、TGF-beta及IgA含量以确定敏感指标和敏感部位;培养肠道上皮细胞及相关黏膜淋巴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分析法对敏感肠道黏膜免疫指标mRNA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增液承气汤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可揭示肠道黏膜免疫机能在热结肠道型气分证中的作用,明确热结肠道型气分证与现代医学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为防治温病新兽药的开发提供指导原则和试验依据。
气分证在温热病发展转变和调控中居关键位置,而热结肠道型气分证与肠道黏膜免疫机能的关系密切,目前对于肠道黏膜机能在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动物中的变化特点尚不清楚,亦不利于研究中药复方如增液承气汤对热结肠道型气分证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本研究根据热结肠道型气分证诊断标准,构建其大鼠模型,并就肠道组织病理变化、黏膜免疫机能状况及增液承气汤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灌服温性药物、自家粪便及腹腔注射灭活大肠杆菌液后5h可制作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模型。(2)在热结肠道型气分证状态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损伤最为明显,十二指肠IEL数量显著升高,空肠、回肠IEL数量显著下降,GC数量减少;以回肠、结肠IL-10mRNA表达量最高,十二指肠IFN-gamma、TNF-alpha、IL-4、IgA和TGF-beta mRNA表达量最高;肠道Th1/Th2免疫平衡偏向Th1方向,呈炎性反应趋势。(3)增液承气汤可减轻肠道损伤程度,降低气分证大鼠血清IL-1、TNF-alpha、IL-6分泌量;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肠道组织IL-4、TNF-alpha mRNA表达量升高,增液承气汤可降低肠道组织TNF-alpha mRNA表达量,提高IL-4 或IL-10 mRNA表达量。结论:在热结肠道型气分证状态下,大鼠肠道黏膜组织出现损伤,且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均较升高,且以十二指肠和结肠敏感,体现了气分证状态下“正邪相争激烈”的特点;增液承气汤可通过维护肠道组织黏膜屏障,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达到防治热结肠道型气分证效果,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单胺能神经对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对肠道黏膜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基于不同饲养环境下流感小鼠肠道微生态及肠道黏膜免疫的变化探讨湿性粘滞的本质
维药阿里红多糖对肠道黏膜免疫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