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灾害损失评估是救灾、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措施实施的基础。对于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国内外没有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或方法。然而经济越发达,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越大,其损失甚至是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倍。本项目基于灾害冲击下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致灾机理分析,从灾害导致的供给短缺和重建需求膨胀两个角度将灾害破坏这种"负"效应引入到投入产出理论(I-O)框架中,并着重考虑灾害"破窗效应"中的技术进步、"举国救灾体制"下的加速重建、重建资金约束和经济系统弹性等这些以往灾害间接影响研究中未注重的机理参数,通过动态模拟灾后地区经济恢复进程,评估各产业重建持续时间和间接经济损失,并结合历史重大自然灾害案例的经济恢复数据,来标定模型参数,进一步通过实例模拟检验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适合中国的地区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为系统构建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及重建物资分配优化等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工具。
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放大效应影响愈来愈引起政府、学界和公众的关注,如何弄清楚灾害的社会经济放大效应影响机理,合理评估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是政府决策者采取必要防灾减灾措施的前提。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在灾害发生时已成事实,而灾害的间接经济影响具有时间后效性特点,为灾后实施科学合理的救灾和恢复重建策略,减轻其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提供了窗口。项目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了灾害对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评估方法。理论方面,本研究选取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案例,包括1998年中国大洪水、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2008年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省汶川地震,通过灾情调查和资料搜集,度量分析了灾后经济恢复进程,证明了灾害间接经济影响的存在,且针对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灾害消极或积极影响各异,对极重灾区来说经济短期可能受负面影响,但是在政府利好政策和外部援助下,对灾区长期经济发展有利;而对周围地区来说,中国式的举国救灾体制刺激了其经济发展,经济的受益要大于负面影响,灾害间接经济影响是反映灾害综合影响的关键维度。同时,灾后不同经济部门的恢复时间差异很大,生命线等服务部门恢复较快;灾害对不同部门的影响机理不同,对农业部门的影响主要是产量的减少,而对制造业来说主要是生产设备等生产资本的减少,而对交通等服务业来说,主要影响服务能力,灾害的直接破坏即使很小,其产生的产业链波及损失会很大。进而在模型构建方面,提出对于这三种不同的灾害外生冲击,结合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基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外生冲击引入方法,构建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模型构建中既考虑灾害对农业、生产资本和服务能力等对经济活动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考虑经济系统内在恢复力和外在恢复力的积极影响,使模型更加合理的反映灾后经济系统响应行为。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和南方雨雪冰冻雪灾的灾后经济恢复模拟可知,构建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能够很好的评估灾害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模型同时能够模拟灾后不同重建资金分部门、分时间分配以及保险补偿方案下灾后经济恢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巨灾情景模拟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进行政策模拟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决策工具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人口受灾与资本受损融合的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基于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气象灾害跨区域多行业应急联动的机制研究
支持应急联动政策设计的气象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方法研究
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及仿真应用研究- - 雪灾对经济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