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La蛋白通过空间互补与乙肝病毒RNA结合,保护其免受核酶降解,是乙肝病毒在肝脏复制的重要基础。我们发现应用La特异性siRNA可降低病毒稳定性,下调乙肝病毒复制与蛋白质表达,表明La可能是研制抗乙肝病毒新药的重要靶标。课题组根据La晶体结构特点,应用Glide5.5分子对接软件虚拟筛选,找到与La结合的吡啶并吡唑类化合物HBSC11,它能有效抑制细胞中乙肝病毒DNA复制和病毒核心抗原表达,但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本项目拟在体外无细胞转录与翻译体系、稳定表达乙肝病毒的HepG2.2.15细胞株和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三个水平进一步探索新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即观察HBSC11与La蛋白的结合力及结合前后对乙肝病毒体外无细胞转录与翻译体系的影响,HBSC11在细胞水平和转基因鼠体内对乙肝病毒mRNA稳定性、病毒复制及蛋白质表达的作用,以及对La蛋白量效性和时效性的影响,为研制抗乙肝病毒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人La蛋白通过空间互补与乙肝病毒(HBV)RNA结合,保护其免受核酶降解,是肝脏复制的重要“保护伞”。前期研究发现La蛋白基因突变和表达沉默可以抑制HBV复制与蛋白表达,但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本项目通过人肝脏组织芯片检测及体外细胞实验发现,La蛋白S366位去磷酸化抑制HepG2.2.15细胞内HBV复制与表达,由此可以解释La蛋白是HBV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靶点;进而,应用Glide5.5 分子对接软件虚拟筛选,找到与La 结合的吡啶并吡唑类化合物HBSC11,实验显示HBSC11具有靶向La蛋白的作用,并且能够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内La蛋白的表达量,下调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抗原表达水平;在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尾静脉高压注射质粒PAAV HBV1.2构建乙肝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在动物模型中,HBSC11显示出与拉米夫定类似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并且对肝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尚需进一步增加动物数量以重复实验数据,确证HBSC11的抗乙肝病毒体内效应。本项目基本按照原计划执行,研究结果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其中在SCI 收录期刊发表论著3篇,包括肝脏病毒学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列的杂志《J Viral Hepat》(IF 4.088)2 篇以及生物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PLoS ONE》(IF 4.092)1 篇,被国际上著名期刊如《CANCER METAST REV》(IF 10.573)等引用:认为该研究发现的小分子化合物HBSC11可以减少La 蛋白水平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与蛋白表达,是一种极具研究前景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法。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与中国药理学会年会一等奖、2012年上海药学科技三等奖和2012年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项目申请人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优秀青年人才等荣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人La蛋白新型抑制剂H11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抗乙肝病毒的分子机制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机制中重要靶标蛋白的筛选和功能研究
日本血吸虫抗氧化靶标蛋白SjTGR多肽抑制剂的筛选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重要杀菌剂与作用靶标的互作及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