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溶液浸渍法制备缓控释药物微粒的应用基础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7618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8.00
负责人:关怡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自强,余金鹏,唐川,缪世锋,闫啸,吴冬香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浸渍微粒化载药量缓控释药物
结项摘要

超临界溶液浸渍法(SSI)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将活性物质负载到聚合物中的过程技术。具有载体结构灵活、无溶剂残留等优点,可有效避免微球制备过程中药物变性的问题,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罗红霉素和胆固醇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微球;优化操作参数包括温度和压力、共溶剂和浸渍时间对SSI过程药物负载的影响;测定SSI过程中药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合物的溶胀作用、聚合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塑化现象、药物在聚合物中的吸附行为等热力学数据;探讨SSI过程机理;研究药物分子结构、聚合物分子结构及微球内部结构等微观因素对微球的载药量和药物释放速率等宏观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将会拓展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缓控释药物微粒制备中的应用,对SSI过程的设计与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按照计划书的研究内容,首先研究了超临界溶液浸渍法(SSI)的原理,选取罗红霉素为模型药物,聚乳酸膜为聚合物载体,考察了药物、聚合物和SCCO2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SSI负载药物制备缓控释给药系统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SI实验装置和双釜体操作流程,以罗红霉素、银杏黄酮和地塞米松等药物为对象,制备了载药聚乳酸微球及表面封闭载药聚合物多孔缓释微球,研究了药物分子结构、聚合物分子结构及微球内部结构等微观因素对微球的载药量和药物释放速率等宏观性质的影响,载药聚乳酸封闭多孔微球可有效减少突释现象,并延长释放时间。最后,将SSI应用于给药系统,制备了负载布洛芬的壳聚糖多孔膜用于口腔黏膜给药及负载磺胺嘧啶银的不对称壳聚糖膜用于伤口敷料。SSI法制备的载药膜均具有缓释作用,动物试验显示该伤口敷料具有促进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缓控释药物微粒的临床研究和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2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0
3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DOI:10.13692/ j.cnki.gywsy z yb.2016.03.002
发表时间:2016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900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超临界抗溶剂法构筑天然药物输送微粒的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20676046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江燕斌
学科分类:B0807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微射流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缓控释微粒的成型及释药机理研究

批准号:8150302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柳文洁
学科分类:H3408
资助金额:17.9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水力空化增强超临界辅助雾化制备气溶胶药物微粒

批准号:2067611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关怡新
学科分类:B081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技术制备磁性聚合物载药微粒的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2167603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詹世平
学科分类:B08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