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颗粒表面孔隙特征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界面作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0910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陈志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长森,黄凡,汪丽娜,庄承斌
关键词:
孔隙结构特征界面作用细颗粒泥沙重金属离子
结项摘要

泥沙颗粒与污染物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吸附总量的研究,已经有较完整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但是泥沙颗粒微观形貌结构与污染物的界面作用与机理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本项目的前期研究结果指出:泥沙颗粒表面孔隙在吸附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性。但是具体的关联性及界面作用机理并未深入探讨。因此,本项目拟从泥沙颗粒孔隙结构特征与重金属离子的界面作用继续深化研究工作,实验研究串联了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与泥沙表面孔隙特征实验,旨在获得界面作用过程中泥沙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总结泥沙孔隙的界面作用机理,完善水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通过本项目将说明界面作用过程中重金属离子与泥沙颗粒孔隙的尺度关联性,为研究泥沙颗粒与污染物质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从泥沙颗粒孔隙结构特征与重金属离子的界面作用开展研究工作,实验研究串联了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与泥沙颗粒表面孔隙特征实验,获得界面作用过程中泥沙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总结泥沙孔隙的界面作用机理,识别泥沙颗粒界面作用因素,推导与构建环境泥沙界面作用模型。研究结果揭示:(1) 水环境变化下,泥沙颗粒的界面作用由物理吸附逐渐转变为以化学吸附为主;(2) 细颗粒泥沙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强,泥沙颗粒对铜离子的吸附在前30min内吸附量迅速增加,约在60min后吸附逐渐达到平衡,初始吸附速率为0.354mg/(g•min),吸附率随时间逐渐下降直至趋近于0;(3) 界面作用过程中泥沙颗粒的微观形貌(孔体积、孔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与宏观形貌(分形维数)随时间变化,与铜离子吸附率及颗粒内扩散速度有关。研究为深化泥沙颗粒与污染物质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5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陈志和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元重金属吸附质与泥沙颗粒的微界面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5187929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陈志和
学科分类:E09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泥沙颗粒复杂形貌的微界面作用模拟与应用研究

批准号:5137922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志和
学科分类:E090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黄铁矿典型晶面微结构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元素表面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4157311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朱建喜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7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纳米颗粒表面重金属离子对细胞毒性的协同效应

批准号:2124100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海娇
学科分类:B0702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