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苝醌类光敏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光敏活性,但是由于其存在着光疗窗口(600-900nm)几乎没有吸收的不利因素,削弱了苝醌类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价值。针对上述情况,以及肿瘤组织存在部位缺氧的特点,我们提出以痂囊腔菌素A作为研究目标,通过结构修饰的途径来改善该类光敏剂光动力活性研究的课题,拟依据有效增加电荷转移和共轭程度来改善苝醌类衍生物长波吸收和增强I型光动力机制的原则,在通过分子设计筛选和优化出痂囊腔菌素A目标衍生物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所合成的目标衍生物光物理、光化学和光生物性质,总结出通过结构修饰来改善苝醌类光敏剂光动力活性的规律和有效途径,推动苝醌类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和开发进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NA靶向功能的痂囊腔菌素A类光敏剂的设计合成与光动力性质研究
竹红菌素修饰物的结构与光动力活性的关系研究
基于天然二氢卟吩类光敏剂的结构改造和光动力抗癌活性研究
基因组水平上痂囊腔菌属真菌的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