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以电子显微学为主的多种微束分析方法研究了黔西南微细粒金矿床中碳质页岩样品中分选的碳质体,发现存在一种新的亚微米-纳米级硫化铁矿物,分子式为FeS2.8-3.1,粒度多在400nm以下,它们包裹于片状碳质体和伊利石矿物中。热稳定性差,易转变为黄铁矿可能的反应为FeS3→FeS2+S,推测其转化温度不超过200-300℃。碳质体中还共生有粒度较大的黄铁矿及独立的纳米级自然金矿物。Fe、As、S与Au的相关性好。这些结果表明在富有机质的泥页岩中发生铁硫矿化作用的同时伴随了微细粒金的矿化。微生物及有机质的特殊矿化作用、低温与还原条件、弱石墨化碳质体的包裹及其硫化铁本身较低的结晶度和粒度效应应是这种FeS3形成和保存的关键条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简化的滤波器查找表与神经网络联合预失真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猪心肌电回馈特性预测心室颤动发生的实验研究
左心室力学特性的实验模拟研究
急性缺血心肌短期记忆特性对心室纤颤作用机制的定量电生理研究
家兔心室纤颤和心电混沌进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