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现已公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病因,防治宫颈癌的最有效方法是应用疫苗。美国近期批准上市的HPV疫苗仅对预防16和18型感染有效,而HPV类型分布随不同地理位置和种族存在差异,因此,应用疫苗需调查分析大量病例以了解各地区HP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等资料;同时,不同HPV亚型及变异株的致癌性强弱也明显不同。而延边地区此项研究仍处于空白。另外,由于检测方法复杂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HPV检测工作。本研究用PCR并结合基因芯片和测序等方法对延边地区朝鲜族聚居区妇女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对该地区HPV16基因变异及蛋白突变体功能进行分析,阐明延边地区宫颈癌高发机制,为设计和应用适合该地区的HPV疫苗积累基础研究数据;同时,利用前期工作中制备的新型HPV L2抗体RG-1建立简便易行的HPV感染检测方法。
现已公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病因,目前批准上市的HPV疫苗仅对预防16和18型感染有效,而HPV类型分布随不同地理位置和种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开展地区HPV感染类型及其变异体检测,研究HPV的靶向基因,miRNA以及信号通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防治意义。. 本研究主要应用PCR,基因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对延边地区朝鲜族聚居区妇女宫颈癌病变组织进行HPV分型及变异检测,同时发现了HPV与原癌基因DEK以及转移相关基因Ezrin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扩展了宫颈癌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基因转染等方法深入研究了HPV在宫颈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与DEK/Ezrin等其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有意义的研究结果。简要总结如下:(1)延边地区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93%,HPV16,18,31,52比较常见,而且发现有近25%的病例存在多种类型高危型HPV的混合感染;(2)利用siRNA技术干扰宫颈癌细胞系Caski和SiHa的HPV16 E6和E7基因表达后,发现DEK和Ezrin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能力等也降低;(3)存在HPV感染的宫颈癌DE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而且与生存期密切相关;(4)Ezrin基因及蛋白在宫颈癌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HPV的感染密切相关;(5)建立了延边地区肿瘤组织库,其中宫颈癌的组织和血液样本是主要的资源储存。丰富了延边地区及我国的HPV研究数据库。另外,鉴于DEK/Ezrin与宫颈癌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延伸开展了这些因子与卵巢癌、乳腺癌和胃癌等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发现原癌基因DEK与恶性肿瘤的增殖密切相关,并且提示肿瘤的不良预后;而Ezrin蛋白的定位及表达特点则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关系密切,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项目进展期间,共发表了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培养毕业2名博士生和2名硕士生。在项目负责人的前1项(30560047)以及本项(309601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获得了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的临床生物学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南方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及一新型分布以及致病性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潜伏整合感染与宫颈癌致病机理研究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整合部位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