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致的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宫颈癌研究多围绕人癌基因、抑癌基因和HPV E6、E7癌蛋白,针对HPV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整合部位的研究很少。本项目从一个崭新的视觉出发,全面了解HPV DNA在宿主细胞中整合部位对人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拟收集存在HPV感染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对其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特异性HPV探针进行FISH检测研究癌变与非癌变组织细胞中HPV DNA整合部位;通过PCR扩增和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等方法研究HPV整合对宿主细胞相关基因结构的影响,明确HPV整合影响的肿瘤相关基因种类并探讨HPV整合部位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渴望通过本研究,评价HPV DNA整合部位作为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在降低宫颈癌筛查成本、提高筛查准确性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444例患者宫颈拭子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包括经组织学确诊的宫颈癌134例,CINII/III517例,CINI180例,对照病例613例。分析不同组织学诊断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的性别分布及不同基因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慢性宫颈炎、CINI 、CINII/III和宫颈癌中,HPV的感染率分别为44.70%,70.56%,89.56%和82.84%。目前,国内外对于宫颈癌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疫苗的研发及应用,为此,我们对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HPV感染情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得出HPV16在所有宫颈病变分类中均为最常见的型别,且其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在高级别宫颈病变中产检的基因型为16、18、58、33、31。多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单型HPV的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性而升高。采用RT-PCR及巢式PCR方法,对HPV-16感染状态为阳性标本进行进一步研究,分别扩增其病毒癌基因转录子,通过扩增产物片断大小,判断HPV的存在状态。研究发现在宫颈癌中HPV-16的整合率为15%;在高级别宫颈病变CINⅡ/Ⅲ中为7%;在低级别宫颈病变CIN1中,虽HPV-16的感染率很低,但仍有部分为整合型感染,其具体原因及是否会促进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过程中发现,CCND1基因的短转录本对于宫颈癌可能存在保护作用,DKK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由此我们进一步在高危型HPV感染及HPV DNA整合状态的组织标本中,对CCND1基因的短转录本及患者血清中的DKK-1、DKK-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进一步明确CCND1基因短转录本和DKK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为预测宫颈病变预后判定指标的可行性。通过对文献的追踪发现,国内外研究对中药治疗宫颈癌的机制成为热点。为此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芍药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开辟思路。发表文章12篇,其中SCI 8篇,中文4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动态匹配视角的企业服务整合路径及机制研究——佳怡供应链集团1999-2017年纵向案例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异常细胞快速检测方法
过表达TPX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刺山柑果实正丁醇部位中3种成分及该部位抑菌活性
人乳头瘤病毒潜伏整合感染与宫颈癌致病机理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肛管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与宿主HLA I类基因相互作用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人乳头瘤病毒遗传与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