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多态性的相关研究,利用TaqMan Array MicroRNA Card初筛以CYP2C19 mRNA为靶基因的MicroRNA,再根据CYP2C19基因型用TaqMan MicroRNA分析法逐个定量检测,鉴定调控CYP2C19 表达的目标MicroRNA,合成前体分子和抑制剂,转染正常肝细胞后研究其对CYP2C19 mRNA表达、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最终确证调控CYP2C19基因表达的MicroRNA。进行氯吡格雷在Wistar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并建立动物模型,考察CYP2C19诱导剂和抑制剂的影响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代谢率的相关性,建立以聚集抑制率预测代谢率的数学模型。阐明MicroRNA通过转录后调控CYP2C19 mRNA,影响CYP2C19蛋白表达,改变氯吡格雷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探索逆转氯吡格雷抵抗提供新研究思路,保障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
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15~30%的患者可能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导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危险大大增加。氯吡格雷抵抗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编码CYP2C19酶基因的多态性是最重要原因之一。miRNA 是一类具有调控其它基因表达、不编码蛋白质的小分子RNA,参与了20~30%人类基因组表达的调控,也参与了多种CYP酶系基因表达的调控,但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调控CYP2C19的miRNA。本研究旨在阐明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CYP2C19 mRNA,影响CYP2C19蛋白表达,改变氯吡格雷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完成了临床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设计,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其中以LTA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以LC-MS/MS检测血浆中氯吡格雷及羧酸氯吡格雷的浓度。但因项目不能免费提供药物,不能支付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费用和补偿费,且给药前、后两次采血量较多,多数患者拒绝参加试验。另外,实施过程中发现临床试验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代谢氯吡格雷的CYP2C19酶主要存在于肝微粒体,只有肝细胞内的miRNA才能调控CYP2C19表达,即氯吡格雷敏感人群和抵抗人群肝组织miRNA的差异,而非外周血miRNA的差异,才是真正可能调控CYP2C19表达的miRNA。但依据伦理学和术前15天需停用氯吡格雷的原则,不可能获得服用氯吡格雷达稳态患者的肝组织来进行miRNA研究。因此须先进行人原代肝细胞培养,证实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出预测的可能调控CYP2C19的miRNA,说明肝细胞能将这些miRNA分泌至全血中,才能实施原临床试验方案;否则利用患者全血标本进行影响CYP2C19表达的miRNA筛选,存在假阳性。在成功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法后,经过近8个月的尝试仍未能成功培养人原代肝细胞,无法继续进行miRNA的筛选研究,试验暂时终止。为继续开展探索,本研究重新设计了动物实验方案,改以流式细胞仪检测VASP PRI反映血小板聚集情况。鉴于动物实验所需经费32万远超过本项目余下实施经费17.78万,且24只Wistar大鼠中能否筛选出3只氯吡格雷抵抗大鼠,有很大风险,有可能实验动物数量远超过预计,研究经费则更不足以完成动物实验,无法获得预期结果,因此课题组在设计了动物实验后,为避免浪费国家资源、无谓地投入研究经费,暂未实施动物实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海南峨蔓兵马角海岸火山地质特征与喷发灾害类型
ABCC3基因表达及其mRNA剪接变异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
奥美拉唑上调MRP3表达在氯吡格雷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VASP磷酸化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基因多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