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体内试验、体外培养、同位素示踪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蒿甲酶对血吸虫糖代谢的影响。感染小鼠体内的血吸虫经蒿甲醚300mg/kg作用后247th,虫的糖原含量减少50-77.9%。这主要是促使虫糖原分解的磷酸化酶a活力增强,糖酵解受抑制和与虫摄入葡萄糖有关的碱性磷酸酶和ATP酶活力受抑制有关。蒿甲醚对血吸虫的糖酵解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靶酶可能是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由于蒿甲醚对血吸虫吸糖酵解的其它一些酶亦有不同程序的抑制作用,且出现抑制作用的时间长,一般在给药后48-72h,故这些可能不是蒿甲醚抗血吸虫的始动作用,而是继发作用,宜另辟途径。进一步探讨蒿甲醚抗血吸虫的始动作用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日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体系的演变、特征及其启示
3-羟基糖取代对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日本血吸虫嘌呤代谢研究
miR-802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致代谢异常中的机制研究
TGF-β信号传导配体分子对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影响的研究
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相关分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