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律失常极易诱发房颤和室速/室颤,甚至可导致猝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microRNA在缺血性心律失常病理生理过程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心肌梗死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模型中miR-30有显著升高,提示miR-30很可能参与了缺血性心律失常心肌离子及电生理的调节,可能作为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靶点。本项目拟用Realtime RT-PCR、蛋白印迹、膜片钳等技术研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miR-30表达水平及作用,内容包括:在整体水平上研究miRNA表达的作用及对其下游靶蛋白mRNA水平,蛋白表达及电流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缺氧心肌miRNA表达及作用;转基因鼠上研究miR-30的作用机制。本项目的完成将深入阐明 microRNA 在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揭示药物抗心律失常的新靶点,并为其治疗心律失常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一、本项目按原计划成功构建了建立缺血-心律失常模型,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心肌组织 miR-30c水平的变化,发现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组织miR-30c明显升高,是假手术组的3.7倍。同时监测其心电图,采用心脏点注射在体转染AMO-30c研究敲减miR-30c,观察在缺血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大鼠心电图的变化,发现在体抑制过表达miR-30c组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以及死亡率都有所降低,说明高表达的miR-30c可能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关键因素之一。.二、在缺血-心律失常模型我们发现:大鼠心肌缺血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miR-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心肌梗死患者中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3.9%,检测患者血浆发现miR-1含量水平明显升高。与野生型小鼠(WT)相比miR-1转基因鼠中miR-1明显升高,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增加,connexin43蛋白相对于野生型小鼠表达明显下调。miR-1转基因小鼠心肌中的ICa,L及IK1流密度比野生型小鼠心肌明显降低。与野生型相比,miR-1转基因鼠心肌收缩期[Ca2+]i升高幅度明显降低,但是静息期[Ca2+]i明显升高。miR-1转基因小鼠尾静脉给予LNA- anti-miR-1后,过表达的miR-1被抑制,恢复了miR-1过表达时降低的ICa,L,IK1电流密度。同时使收缩期[Ca2+]i升高幅度增加。在缺血的心肌中miR-1的过表达导致心肌发房室传导阻滞易感性增加,这为我们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治疗视角。.三、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关系密切,我们发现miR-328可能成为临床防治心肌肥厚的潜在治疗靶点。与野生型小鼠相比,miR-328 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中miR-32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心脏体重比也相应增加;心肌肥厚的标志物ANP、BNP、β-MHC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同时伴随着胞浆钙浓度升高,Calcineurin蛋白和NFATc3核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SERCA2a靶蛋白表达明显下调。MicroRNA-328(miR-328)过表达能够导致心肌肥厚,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SERCA2a,从而激活Calcineurin/NFATc3信号通路来导致心肌肥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ect of FSH on E-2/GPR30-mediated mouse oocyte maturation in vitro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蒙古冰草抗旱相关amo-miR5靶基因预测及表达载体构建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缺血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靶点-microRNA
调控缺血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新靶点及中药防治作用新机制
Apelin---新型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靶点
缝隙连接: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新靶点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