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是我国及世界各国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兽药之一。由于给药动物对磺胺类药物吸收利用率低,高达60-90%的药物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根-土界面是根系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微域环境,是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门户,污染物在根-土界面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别于土体,同时在污染物的作用下,根-土界面的性质亦会发生改变。至今,国内外有关不同植物根-土界面上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有效性还未见报道。本项目以使用量最大的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和磺胺间甲氧嘧啶作为供试药物,通过根际箱、根际袋实验,模拟根-土界面,研究根-土界面对磺胺类药物的吸附/解吸,空间分布、降解等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在不同植物根-土界面特定环境下,研究3种磺胺类药物生物有效性,明确磺胺类药物在不同作物根-土界发生的环境行为,为制定防止磺胺类药物通过植物体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磺胺类药物是我国及世界各国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兽药之一,其在土壤中的残留较为严重。根-土界面是在植物根际微生物复合作用下形成的有别于土体的特殊微域环境,亦是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门户。本文研究了磺胺类药物在不同作物根-土界面发生的吸附、解吸和降解等环境行为,同时分析了在磺胺类药物作用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为磺胺类药物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 小麦和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对磺胺嘧啶的吸附/解吸均较快,描述2种作物根际与非根际对磺胺嘧啶吸附过程最优动力学方程皆为Elovich方程,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小麦和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对磺胺嘧啶等温吸附行为最为适宜。.2. 磺胺嘧啶在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驯化与未驯化状态下的降解速率常数差异显著,都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3. 植物的种植可有效促进磺胺嘧啶的降解,且磺胺嘧啶的最大消减水平发生在距离根室3mm的近根区,降解顺序依次为近根际>根室>远根际。.4. 4种有机酸在小麦和玉米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均大于其非根际土壤。.5. 玉米根际土壤中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种类极为丰富,共检测到40种PLFAs,高于非根际土壤。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节水灌溉水肥耦合对不同磷效率水稻根-土界面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新型有机污染物在生物炭-根-土界面的环境行为研究
人工湿地根际界面微生态过程与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
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土界面的降解机理及其微生态效应